才子佳人博客

我的故事我讲述

冬病夏治:关节炎针灸拔罐效果好,脏腑寒内服中药更见效

今年7月18日,全民战高温的三伏天就要开始了。对咳喘、关节炎等老病号来说,也到了“冬病夏治”的时节。每年这个时候,到各大中医院贴“三伏贴”的病人络绎不绝,以至于人们把“冬病夏治”和“三伏贴”画了等号。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周继朴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冬病夏治绝不是贴个膏药那么简单,只有正确认识其内涵,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夏天十件事最伤脾胃(中医讲坛)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中医还讲,夏季正是养脾胃的好时机。然而,很多人夏天的生活习惯非但不能养脾胃,反而会伤害脾胃。中国中医科学院杨力教授就帮我们历数了夏天最伤脾胃的十件事。

人参归脾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人参归脾丸系归脾汤方,为心脾双补的代表方剂。功能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临床用于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而致的心悸、健忘、失眠、体倦乏力,妇女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症。笔者用人参归脾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除湿气,先克服懒病(中医讲坛)

很多人嘴里经常感觉黏腻、发甜,嗓子中不清爽,身体沉重发懒等,这都是体内有湿邪的表现。湿邪是人体内的湿度超出人体适应能力而引发的病证。它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人体内的气机运行过慢过缓,形成了壅滞,为内湿;人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机体感受到了这种黏滞之气,体内的气机也变得迟缓,就好像外界的潮湿侵入体内,则为外湿。

关于低血压与血容量、气血不足相关性的讨论

正常的血压是血液循环流动的前提,血压在多种因素调节下保持正常,从而提供各组织器官以足够的血量,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低血压仅仅是现象,是体检测量指标的外在表现,本质还是身体气血不足,血容量和身体能量不足。

关于胃满、胃胀气、呕吐、四肢乏力、肢凉怕冷、偏头疼(头痛)的相关性思考和讨论

文章归纳总结了表现症状,缓减症状方法,可能原因,及阳虚头痛理论和血液能量理论两个理论。通过推理分析解释了为什么休息不好,或者劳累了,或者受寒凉容易出现头痛、四肢发凉的现象。

足阳明胃经之要穴:天枢穴、足三里穴

足阳明胃经为人身十二正经之一。胃为阳腑,秉大气中土气而生。土气有运化作用。胃经土气的运化作用,由上而下,自头走足,络脾,主降。文章主要介绍胃经中的两个关键穴位: 天枢穴、足三里穴。

人体的能量是透过血液来储存和运送

“血气”是中医用来说明人体能量的名词,但是人体内并没有任何物质称之为“血气”,根据中医的解释,血气包含人体的许多物质,其中血液是人体能量最重要的代表。血液总量和人体的血气能量成正比,人体的营养、能量是透过血液来储存和运送。

运动不会增加人体的气血能量

运动会加速心跳、促进血液循环、打通经络,强化心脏的功能,提高新陈代谢,也能提高清除体内垃圾的能力。但是并不会增加人体的血气能量,不仅如此,运动还会消耗大量能量。因此,运动后一定要吃得好,睡得早。

睡眠为第一大补

传统中医养生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可见,睡眠为第一大补。俗话说“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睡,浑身疲惫。”因此,睡觉质量好坏与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关系。那么怎么睡觉最补呢?

关于生命、生物、新陈代谢、能量代谢的简介

文章简要介绍了生命、生物、新陈代谢、能量代谢的相关概念及关系。

话说中医学的“气”与现代生物学的“能量”

中医里谈及气血虚、气血不足、气虚、真气等术语,那“气”究竟是什么东西,如何理解中医里“气”的概念,本文将深入讨论作者对“气”的理解。中医的“气”与现代生物学的“能量”都是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推动力,在理论上具有共通性。“气”与能量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气虚、阳气虚可能与能量不足、能量代谢障碍相关。

读[白应松,戴会群]“阴平阳秘”之我见

人体阳气有向上向外发散的趋势,“秘”就是要守得住,不能妄发。“阴平阳秘”中的平、秘都是一个意思,平衡。“阴平”即阴气平顺,“阳秘”即阳气固守,是阴阳两者互相调节而维持其相对平衡,分别对“阴”和“阳”的状态的一种规定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平阳秘”则身体健康,精神愉快。是人体最佳生命活动状态的高度概括。“阴平阳秘”即阴与阳在保持各自功用和特性的情况下,通过相互作用所达到的整体协调状态。是中医学用阴阳学说对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概括,是对人体健康状态的表征,作为中医学判断人体健康状态的标准而被广泛应用。是用阴阳的关系,即以阴阳的盛与衰、平衡与失衡来阐述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

读《长寿有道·名老中医谈养生》之养生要有恒心

杜敬唐,男,汉族,生于1907年。系山西省晋东南地区中医院主任医师。杜老于1937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由于长年身心劳累,40岁以后各种疾病接踵而至,如气管炎、消化性溃疡、胆结石、神经衰弱等,体重不足百斤,工作力不从心,逐渐体会到保健养身的重要性。经过数十年锻炼,现在身体情况良好,仍以自己的余热为群众的健康服务。 文章介绍了杜老的养生经验,以供分享:

读《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原文是:“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大家在理解“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含义时往往断章取义,忽略了“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这段最为重要的前提。

[33/69][<<][30][31][32][33][34][35][36][37][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