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症状:
前期一段时间食欲大增,胃口较好,能吃,胃口好持续一段时间后,
1、若遇到前一晚上或连续几晚上休息不好,或当日未午休或连续几日未午休;
2、或吃了不易消化、油腻、胀气的食物;
3、或吃饭期间生过闷气,或最近情绪不好,或最近比较劳累,没运动;
4、或最近肠胃不通畅,大便次数少,有便秘现象;
5、或吹空调、吹冷风头部及身体受寒。
则当日下午容易出现胃胀气、打嗝、四肢乏力、肢凉发麻、怕冷,严重则呕吐伴随偏头疼,眼部胀痛,一头疼就胃胀吃不下去东西,饮食减少,若不加节制继续吃饭则症状加重,次日或过两天就好转。
缓减症状方法:
1、减少饮食,避免腹中累积食物,加重胃脘胀气;
2、温热水泡脚、泡手,暖水袋热敷脚、胃部、头部太阳穴及后脑部,或温热水、热毛巾洗头面;
3、按摩太阳穴、风池穴、百会、睛明穴位,用手指或木梳梳头可缓减症状;
4、按摩腹部,推腹或揉腹部,从肛门下排气或从上打饱嗝后、或呕吐后症状缓减。
可能原因:
1、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脾胃湿热导致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浊气上逆引起胃胀气,打嗝等症状。
2、肝郁气滞,横犯脾胃,致胃气阻滞而成之痞满。
3、胃中寒则胀满,或脏寒生满病。
4、阳虚头痛,阳气不足,阴寒凝滞,血脉不通。
5、气血能量不足,枝端末节容易血液供应不足。
6、足阳明胃经、胆经、三焦经的经络阻滞。
7、西医角度,肠易激综合征。
8、神经官能症(神经症,焦虑症)
9、血管神经性头痛(头疼)
关于肠易激综合征的讨论:
典型症状为与排便异常相关的腹痛、腹胀,根据主要症状分为:腹泻主导型;便秘主导型;腹泻便秘交替型。精神、饮食、寒冷等因素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
腹胀白天较重,尤其在午后,夜间睡眠后减轻。近半数患者有胃灼热、恶心、呕吐等上胃肠道症状,背痛、头痛、心悸、尿频等,部分病人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异常表现,如焦虑、抑郁、紧张等。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上述症状。
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采用个体化方案,应积极寻找并祛除诱因,减轻症状,治疗只限于对症处理,调好大便是主要手段。饮食方面避免敏感食物,减少产气食物,高脂肪食物抑制胃排空,增加胃食管反流,加强餐后结肠运动。高纤维素食物(如麸糠)可刺激结肠运动,对改善便秘有明显效果。
关于肠胃不通畅,有便秘现象容易引起胃胀的讨论:
胃为水谷之海,水谷经过胃的腐熟作用,就可以变成精微物质,经过脾的运化,供应全身,能够化生血液,也能够形成五脏六腑之精。所以说:“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得谷则生,绝谷则亡。”可见,饮食水谷在人体的生命代谢过程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胃对于水谷的容纳、消化,脾的吸收、转运都是有限度的。
在生理的条件下,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胃和肠道保持着流水作业,交替虚实的生理节奏,也就是在胃进食的时候,肠道应该是“虚位以待”,保持着接待能力。当胃中的食物进入肠道之后,胃中变成空虚状态,进行休整,等待下一批食物的接纳。如果超过一定量限制的暴饮暴食,超过了脾胃应有的腐熟运化能力,食物在脾胃内长久地停滞,就会损伤肠胃的消化传导功能,出现胀满不适,不想进食,甚至恶心呕吐。日久则致脾胃气虚,稍进食生冷、寒凉、油腻、坚硬、胀气食物,就会消化不良、胃痛、腹泻、腹胀、倦怠、乏力等,非常麻烦。
由于消化功能减退,常常会出现胀气的症状,腹胀、腹痛、频繁的放屁、打嗝。台湾《康健》杂志近日刊登日本医学博士庄淑旂观点,认为“胀气是万病之因”,是健康最要不得的现象。气滞留体内,会阻碍各种津液循环,使内脏活力受损,造成各部位的酸痛与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而诱发各种疾病。
阳虚头痛理论:
阳虚头痛其本为阳气不足,其标为阴寒凝滞,血脉不通。人体脏腑阴阳平衡,脾胃运化腐熟失常,不断损耗攻伐人体的阳气,致阴寒内盛,脑府血脉不通而痛。或致使脾胃升降枢机功能失常,水停湿滞,阳气郁闭不达,清阳不升与头,髓海空虚,浊阴不降,脑髓失养,而致头痛。
脾肾阳虚,后天之本和先天之本都受虚损,阳气不足。首先是食欲减退、纳少、吃不进东西,即使吃进去食物,但吃进去的食物难以腐熟,难以消化吸收,难以转化为热量和能量,难以转为水谷精微,难以生成津液和气血,故表现为体能不够、火力不足、少气乏力,四肢怕冷,气血津液不足。
当然四肢、头部、眼部、鼻腔、耳朵作为“枝端末节”,就容易得不到“氧气、津血营养”的供应,简言之,火力不足,津血不足,则难以把有限的气血津液推动到枝端末节。因此,临床上阳虚者则容易出现四肢发凉、脾胃虚寒、头痛、过敏性鼻炎、眼疾、耳鸣等现象。
西医血管神经性头痛(头疼)理论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以女性较多,多始于青春期,常有家族史。发作前常有一定诱因,如月经来潮、情绪波动、疲劳等。头痛呈周期性发作,每次持续4-48小时,偶可达数天,常见伴随症。症状有烦躁、恶心、呕吐、畏光、面色苍白等。常常因为风寒、过度疲劳、失眠、激动、生气、焦虑或忧郁等因素常使头疼加剧,其头痛具有间歇性反复发作史。
血管性头痛的症状主要表现发作时一侧或双侧头部搏动性跳痛,胀痛或刺痛,两侧头部剧烈疼痛,头痛为钻顶样头痛或搏动样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厌食,持续时间较长,头痛部位左右不定。头痛发作受睡眠、不良情绪、过度疲劳、喝酒之后、女性患者在经期前后头痛加重。
神经官能症(神经症),焦虑症理论
神经官能症的发病通常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不健康的素质和人格特性常构成发病的基础。症状复杂多样,其典型体验是患者感到不能控制的自认为应该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动,如焦虑、持续的紧张心情、恐惧、缠人的烦恼、自认毫无意义的胡思乱想、强迫观念等。患者虽有多种躯体的自觉不适感,但临床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
神经官能症的症状复杂多样,有的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有的则有心悸、胸闷、恐怖感等。其特点是症状的出现与变化与精神因素有关。如有的胃肠神经官能症患者,每当情绪紧张时出现腹泻,生气心情不舒时胃胀。
焦虑症,生理上表现出:莫名头痛头晕,胸闷气短;时常觉得劳累,肩背肌肉紧张,周身不适;吃不下饭,消化系统紊乱,胃痛、胃胀、便秘或腹泻;失眠早醒,各种想法不断在脑海盘旋,胡思乱想。情绪上容易烦躁喜怒无常。易丧失信心,自暴自弃。感觉精力枯竭且缺乏积极性。
伤寒论理论:
厥阴经寒:手足发凉,脉细如线如丝,则主肝血不足,脉道不充,经脉失养。兼有头晕、颜面晦暗不荣,唇爪不华等血虚症状。三个要点:
1、肝血不足
2、局部发凉发冷
3、有疼痛的特点,疼痛的部位发生在肝经的循行部位上。如偏头痛,颠顶头痛,其他血虚肝寒寒阴上逆,遇冷则头痛发作,发作时脸色难看。
治法:养血通脉,温经散寒。
厥阴脏寒:外寒直接侵犯厥阴之脏,或肝脏内有久寒,肝寒犯胃,浊阴上逆。干呕为肝寒犯胃,胃失和降所致;吐唌沫为厥阴寒盛饮邪不化所致。这里的头痛当是颠顶疼痛,由于厥阴之脉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顶,故头痛连目系,连及两目发胀疼痛,而且夜间发作或加重。
治法:暖肝温胃,散寒降浊阴
厥阴经脏两寒:厥阴肝脏原有陈寒,内有久寒,又加血虚寒凝肝经,形成经脏两寒复杂情况。
治法:养血通脉,温经暖脏,通阳散寒。外散经脉之寒,以复脉回厥;内散肝胃之寒,即内散久滞陈寒以除痼疾,进一步温通血脉。
血液能量理论:
人体的营养、能量是透过血液来储存和运送。如果每天的造血量少于血液的消耗时,血液总量就会愈来愈少,各个脏器中储存的血液也就愈来愈少,各个脏器则容易出现工作不正常。血液血量不足,或血液通道受阻则四肢、头部、眼部、鼻腔、耳朵作为“枝端末节”,就容易得不到“氧气、津血营养”的供应 。能量不足,津血不足,则难以把有限的气血津液推动到枝端末节。当然容易脑供血、供氧不足,出现头痛、眼部疼痛,并且四肢发凉。
另外,若身体消瘦、气血能量不足,有低血压症状,则更容易出现头痛头晕现象。正如自来水供水系统一样,若缺水或水压不够,则高楼层用户往往先出现水流减少或供水不足或停水现象。人体供血系统也如此,心血管系统血液量不足或血压太低则不足以把有限的血液泵到头顶高处或四肢末端,当然容易出现上述的头痛、头晕、眼疾、四肢发凉等症状。
用上述理论也能很好解释:为什么休息不好,或者劳累了,或者受寒凉容易出现头痛、四肢发凉的现象。睡觉是人修养生息、养精蓄锐的过程,是收藏、吸收能量的过程;白天工作、学习则是释放能量的过程。晚上休息不好或者中午午休不够,则身体造血、储存能量和营养不足;身体过度劳累则血液、能量的消耗过度,当造血量少于血液的消耗时,血液总血量则表现不足;当身体受寒凉冷风时,体寒者则阴寒凝滞,血脉不通,枝端末节也容易血液供应不足。
经络理论:
1、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为人身十二正经之一。胃为阳腑,秉大气中土气而生。土气有运化作用。胃经土气的运化作用,由上而下,自头走足,络脾,主降。
分析胃经经络循行的路线,即可推断该经络联系眼目、额前(头维)、腹部天枢穴、腿部足三里、脚部等穴位。
患足阳明胃经疾病者,主要反应在头、面、鼻、齿、喉以及脑病,肠胃病、发热病,有下列病候:胃痛、偏瘫、时常打哈欠、听大声易惊吓、心跳动快速、发狂、腹胀鸣叫、温邪犯肺、感冒、发热寒、流清鼻涕、流鼻血、口歪、唇生疮、颈肿喉痛、易饥饿、胃中寒胀满等。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也是体内新陈代谢的中心。五谷杂粮进入消化道,经过消化,水解为葡萄糖,才能运送至肝脏,然后被人体吸收利用。由消化道吸收的氨基酸也在肝脏内进行蛋白质合成、脱氨、转氨等作用。肝脏还是多种凝血因子的主要合成场所。肝脏也是人体的主要解毒器官,它可保护机体免受损害。体内的某些代谢废物或肠道细菌的腐败产物以及服用的药物等,经过肝脏处理,有毒物质变成无毒、毒性较小或易于溶解的物质被排出体外。
胆汁是由肝脏产生的,肝细胞不断地分泌胆汁。平时胆汁就贮存在胆囊内,当人体吃了食物后,胆汁才直接从肝脏和胆囊内大量排出至十二指肠,并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据研究,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能引起胆汁的大量分泌和排出。
2、胆经
再看胆经的巡行路线,胆经是由头部绕往身体侧面,并达到脚尖的一条非常长的经脉。胆经的穴道分布于头部、脸、身体侧部、下腹侧部等,因此,头部和侧部是呈现症状的主要地带。胆经发生异常时,会对肝经有不良的影响。
肝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眩晕血压不稳易怒冲动;皮肤萎黄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经不调乳房疾病小便黄。
胆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口干口苦偏头痛容易惊悸;善叹息便溏便秘皮肤萎黄;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
3、三焦经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大的运输通路,正如《难经》中所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水谷之道路”说明三焦运行着水谷之气,根据上焦、中焦、下焦所处部位不同,在水谷运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食物入口首先进入上焦,因此上焦主受纳、收集;中焦负责把摄入的食物碾碎,并转化成各种营养物质;接着,下焦就发挥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能力, 吸收营养物质,排泄糟粕。
三焦的功能不限于此,《难经》后面还有半句“气之所终始也”。三焦还通行着元气,是人体元气升降出入的道路,并且是主干道。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向上喷洒而出。
可见,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三焦经,自下而上,自手走头,三焦经不通则表现症状有:偏头痛、头晕、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
上述经络理论足以说明,消化系统中涉及的胃、肝、胆与头目四肢相关联,该理论能很好解释为什么用温热水泡脚泡手,暖水袋热敷脚、胃部、头部太阳穴及后脑部,或温热水、热毛巾洗头面,按摩头部穴位、腹部穴位能很好缓减头痛、目胀和胃胀。
总结:
通过上面的推理分析,解决办法是养血通脉,温经暖脏,通阳散寒。提升身体的气血能量,增加造血量,减少消耗量;打通供血通道和微循环;打通经络。具体落实到生活中:远寒邪(少吃引起内寒的食物、药物+防寒保暖避风寒、湿寒),保持便通、血通、汗腺通、情绪通。七情适度、不生闷气、不忧郁、睡眠好、吃的香、喝水足、保证排便规律正常、早休息、适度运动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特别要重视精神思想情绪因素的自我调节,这也体现了中医情志养神第一理论和西医中强调绝大部分心身性疾病是由不良情绪等精神因素引起不谋而合。
来源参考:
郝万山,《郝万山伤寒论讲稿》,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月第一版,p242-245
《医学真传》从温补论治头痛
中医术语: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重点推荐阅读)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4/5/20140522173725.html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4/3/20140313091320.html
人体的能量是透过血液来储存和运送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4/7/20140701100218.html
关于生命、生物、新陈代谢、能量代谢的简介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4/6/20140624100628.html
诱发头痛因素归纳总结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4/3/20140310094038.html
睡眠为第一大补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4/6/20140626102030.html
运动不会增加人体的气血能量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4/7/20140701091651.html
足阳明胃经之要穴:天枢穴、足三里穴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4/7/20140702094334.html
三焦是人体交通要道(中医讲坛)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4/4/20140428145348.html
常练四梢通气血(中医讲坛)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4/5/20140519172921.html
七窍通五脏(中医讲坛)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3/6/20130617170132.html
要想身体健康保“四通”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09/2/20090226105912.html
足阳明胃经图
http://www.39yst.com/zt/jingluo/6.html
足少阳胆经示意图
http://www.39yst.com/zt/jingluo/2.html
手少阳三焦经
http://www.xuewei360.com/rentixuewei/jingluoxuewei/2013-07-06/14887.html
三焦是人体交通要道(中医讲坛),元气循环之道 水谷运化之路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4/4/20140428145348.html
http://www.wiki8.com/zuyangmingweijing_4642/
头疼脑热按虎口(经络养生)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4/1/20140113150500.html
快速止头疼!印度神经外科专家公布:十个妙招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2/2/20120207100937.html
吃错东西也会头疼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3/3/20130314172012.html
消去恼人的胀气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1/9/20110909083926.html
为什么会胀气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5/3/20150315181500.html
胃肠道胀气简介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5/5/20150506113935.html
肠易激综合征简介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5/6/20150609165537.html
血管神经性头痛(头疼)简介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5/7/20150703153505.html
神经官能症(神经症)简介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5/11/20151116084723.html
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情绪器官”,情绪不良易患肠胃病(二)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5/6/20150603095255.html
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情绪器官”,情绪不良易患肠胃病(一)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5/6/20150603094453.html
压力大思虑多易诱发焦虑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6/5/20160531101324.html
焦虑症的10种迹象:过度担心、思虑过多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6/5/20160530152359.html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一)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6/4/20160425155852.html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二)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6/4/20160425160943.html
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情志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5/11/20151127082449.html
学习《黄帝内经·养生》:调情志 重养德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5/11/20151127081128.html
情绪影响人的健康和免疫力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5/11/20151126163741.html
塞利格曼乐观箴言:乐观的身体不生病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5/11/20151123110941.html
乐观的情绪或者积极的心态有助于身体健康和疾病的恢复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5/11/20151120160849.html
《黄帝内经养生堂》思虑别太过,思虑太过伤脾胃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5/11/20151116144048.html
恬惔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5/11/20151104155030.html
恬淡虚无增福寿,精神内守远疾患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5/11/20151104105233.html
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5/11/20151104100436.html
做到“三平”身体好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5/11/20151104094103.html
养生要做到“精神内守”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5/11/20151104093431.html
饮食不节、寒温不适、情志失调是导致功能性胃胀胃痛的主要原因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5/11/20151103161832.html
读“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5/7/20150714161228.html
关于上热下寒(上焦火下焦寒)的机理,上热下寒体质者日常调理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5/6/20150630155558.html
“上热下寒”体质的血液循环论解释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5/7/20150702160713.html
焦虑症躯体综合症状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6/9/20160912102709.html
专家为您介绍焦虑症的几个典型案例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6/9/20160913094252.html
过度的关注自己易患焦虑症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6/9/20160921160219.html
忧虑会危害你的健康(1)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6/8/20160825152655.html
忧虑会危害你的健康(2)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6/8/20160825153704.html
头痛与精神紧张、压力、焦虑等心理因素有关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6/6/20160622171839.html
长期偏头痛可能和不良情绪、睡眠有关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6/6/20160622165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