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博客

我的故事我讲述

话说中医学的“气”与现代生物学的“能量”

中医里谈及气血虚、气血不足、气虚、真气等术语,那“气”究竟是什么东西,如何理解中医里“气”的概念,本文将深入讨论作者对“气”的理解。中医的“气”与现代生物学的“能量”都是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推动力,在理论上具有共通性。“气”与能量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气虚、阳气虚可能与能量不足、能量代谢障碍相关。

读[白应松,戴会群]“阴平阳秘”之我见

人体阳气有向上向外发散的趋势,“秘”就是要守得住,不能妄发。“阴平阳秘”中的平、秘都是一个意思,平衡。“阴平”即阴气平顺,“阳秘”即阳气固守,是阴阳两者互相调节而维持其相对平衡,分别对“阴”和“阳”的状态的一种规定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平阳秘”则身体健康,精神愉快。是人体最佳生命活动状态的高度概括。“阴平阳秘”即阴与阳在保持各自功用和特性的情况下,通过相互作用所达到的整体协调状态。是中医学用阴阳学说对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概括,是对人体健康状态的表征,作为中医学判断人体健康状态的标准而被广泛应用。是用阴阳的关系,即以阴阳的盛与衰、平衡与失衡来阐述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

读《长寿有道·名老中医谈养生》之养生要有恒心

杜敬唐,男,汉族,生于1907年。系山西省晋东南地区中医院主任医师。杜老于1937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由于长年身心劳累,40岁以后各种疾病接踵而至,如气管炎、消化性溃疡、胆结石、神经衰弱等,体重不足百斤,工作力不从心,逐渐体会到保健养身的重要性。经过数十年锻炼,现在身体情况良好,仍以自己的余热为群众的健康服务。 文章介绍了杜老的养生经验,以供分享:

读《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原文是:“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大家在理解“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含义时往往断章取义,忽略了“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这段最为重要的前提。

造成高血压的原因简介

高血压,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一旦发病,将会给患者造成长期的病痛折磨,使患者的正常生活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这种严重的疾病,其实是可以预防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生活中可能造成高血压的原因都有哪些,以便大家积极做好预防。

《长寿有道:名老中医谈养生》之养生格言摘选

《长寿有道:名老中医谈养生》一书记载了一百七十多位当代名老中医的养生经验,适合不同体质,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环境的中老年人的养生需要。文章从该书中摘选部分养生格言,以铭记在心,并实践运用。

话说“小孩反复发高烧,往往​伴​有​积食”

看着孩子吃得多,大人还高兴,往往在外面吃饭时大人不停地给孩子夹菜、夹肉,生怕孩子吃不上、吃不好,其实这不是科学喂养孩子的好习惯。

内经名言,脑为髓海

中国《黄帝内经·灵枢》“海论”篇说:“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夜难安卧。”这就证明脑是神经中枢,诸海皆属于脑,所以脑力不足,就会出现上述听觉、关节、视觉的神经衰弱,以及全身神经衰退,连睡眠都不安。这种学说,就是指出脑与神经的关系,以后医学家各有相同的见解。李时珍说:“脑为元神之府。”所谓“元神”,即中枢神经所在。

人类的阴阳之道: 阴阳调和,生生不息

中国人谈阴阳的理论,不过简简单单的几句,叫做“阴阳失调,戾气化生;阴阳调和,万物滋生”。这十六个字,包括了万物的繁殖,连植物、动物以及气象的变化、地质的变化,亦离不了阴阳之道。

蜂蜜生姜水,润肠通便还暖胃(小偏方)

脾胃虚寒者可取新鲜生姜片10―15克,用200―300毫升开水浸泡5―10分钟,待水温冷却至60℃以下时,加入10―15克蜂蜜搅匀饮用。需要注意的是,加入蜂蜜时,水温不可过高,否则会破坏其中的维生素C,降低其抗氧化能力。长期坚持服用,不仅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善胃寒的症状,还能防止上火、便秘。

《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

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健康与长寿。而《上古天真论》正是黄帝和歧伯谈论如何达到健康与长寿目的第一篇重要论文。本篇主要讨论上古之人,保养天真以却病延年的原则、方法、道理,以及先天真元之气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故以《上古天真论》名篇。

中医望闻问切:观舌知疾病,百病早预防

健康人的舌头应是舌体柔润,舌质淡红,舌面上铺有薄而均匀的、干湿适中的白苔,此谓“舌淡红,苔薄白”。但是患病后,舌质与舌苔就会发生变化。因此,经常观察舌象,可以了解健康状况,及时自我保健与调理。中医认为,舌与脏腑是通过经络和经筋的循环运行联系在一起的。望舌,主要是观察舌质、舌苔以及舌的形态的变化。中医将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边四部分,分别反映心肺、脾胃、肾、肝胆的病变。

表热发汗,胃热通便,虚热滋阴

人人都受过发热的困扰,它是常见的一种病理现象,人体从体表到内脏都有可能发热,不同部位的发热从病机到治疗都不相同,需要区别对待。

护肝牢记四个“5”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我国每年有百万计的病毒性肝炎病例,其中部分人群未来可能演变为肝硬化、肝癌,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怎样保护好我们的肝脏,是不少人迫切想知道的事情。要想护好肝,必须知道肝脏的基础知识,比如肝脏的功能是什么,肝脏最怕的和最喜欢的是什么等。

五豆健康粥能解暑热

夏季大量出汗时会导致身体水分大量流失,加速蛋白质分解,因此,夏天要多摄入肉、蛋、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建议可以在早餐时,喝五豆健康粥,这道美食含有很多植物纤维、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35/71][<<][30][31][32][33][34][35][36][37][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