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博客

我的故事我讲述

十全大补丸:气血两亏而偏于虚寒者为宜

十全大补丸,本方是由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合四物汤(当归、川芎、芍药、熟地)再加黄芪、肉桂所组成。方中四君补气,四物补血,更与补气之黄芪和少佐温照之肉桂组合,则补益气血之功更着。惟药性偏温,以气血两亏而偏于虚寒者为宜。

人参归脾丸:补气养血第一方

归脾汤始载于宋代严用的《济生方》,用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之证。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对此方主治的症证有所增加,在原方主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脾不统血之吐血下血之证。明代薛己《校注妇人良方》在归脾汤原来的组成中又增加了当归、远志两味,沿用至今。清代汪?庵《医方集解》更扩充其治疗范围,用于惊悸、盗汗、食少、妇人经带、肠风崩漏等证。现为服用方便,将汤剂改为丸剂。

四君子汤:调理脾胃气虚证的常用方

四君子汤,该方作为调理脾胃气虚证的常用方,是补气方剂的基础方,取名"君子",是喻该方补性平和,品性中正,不偏不倚,犹如君子有冲和之德、中庸之道。

夏季健脾祛湿要注意什么?

中医认为脾是主管消化吸收和水液代谢的,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为湿所困,则运化失常。我们的身体70%左右是水分,脏腑、细胞是浸泡在水里的,这个水是活水,像一条河流进进出出畅流不息,河流的上游归肺脏管理,中游归脾脏管理,下游归肾脏管理,三脏配合使水液代谢畅通无阻,其中脾脏位于中焦,是最关键的水利枢纽。脾虚则容易水液代谢异常,要么水太多,要么分布不均匀,要么进出不顺畅,表现为大便稀溏,腹满腹涨,不思饮食,嗳腐吞酸、有肠鸣声,湿气重的人下肢经常肿胀、沉重,其病机为湿邪困脾,故要健脾祛湿。

中医术语: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黄帝内经·素问》曾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语强调了饮食失节的致病因素,因此,人们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可节制饮食或过度饮食。

爽口物多易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健康箴言)

宋代养生家陈直曰:“爽口之物终必作疾,快心之事过必为殃”。因为自己的饮食偏好,所以才有导致疾病的发生,而最终导致疾病的是你所喜爱的那种食物。

七情要调和,饮食宜清淡,五味不宜过

前文讲到,调和七情,防百病。调和七情,保持体内阴阳平和,对身体健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七情调和可以避免七情过度所导致的各种疾病,有益于健康长寿,这是中国养生之道的重要内容。酸、苦、甘、辛、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5种味道,同样五味太过对人体都是有害的,轻则发病不适,重则损脏折寿,所以我们应该加以足够重视,合理适量食用五味。合理的五味饮食有利于人的健康,若食有偏味,就会适得其反。

过度贪凉伤阳气(24节气养生操)

满时节,自然界的阳气开始逐渐旺盛,若此时顺势提升心阳之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时若人体心阳不振、气虚血亏,或者情绪激动、劳累、受寒等,会造成气滞血瘀。由于心与小肠相表里,心血瘀阻不仅经常出现肩背疼痛,也会影响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

水果当饭吃,容易体寒

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有条件每天吃水果了,可以为身体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但是,在以瘦为美的现代,某些以减肥为“终生事业”的人竟然拿水果当饭吃,还美其名曰“营养又健康”。殊不知,水果大多性凉或寒,虽然有养阴之功,但是易伤人的阳气。如果拿水果当饭吃,生冷、生湿就会伤害脾阳。

常练四梢通气血(中医讲坛)

树木的营养是从树根运送到树梢,根部的营养最充足,树梢则容易因供应不足而枯黄。人体也不例外,也有根和梢之分,以上面举的例子,手指是梢,肩臂就是根。当机体的气血不足时,首先要保证根部的供应,末梢可能就顾不上了,怎么才能使末梢的功能不退化呢?

黄芪猪肚汤补气虚(小偏方)

黄芪用于治病效果显著,用于日常保健也可建奇功。中医认为,黄芪不仅可以补气,还可以固表,平常使用能滋补强身,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值得称道的是,黄芪“喜欢”扶助弱者,如感冒后、长期被慢性病困扰的人。我就经常给这些体质虚弱的人推荐砂仁黄芪猪肚汤。砂仁6克,黄芪20克,猪肚1个。猪肚洗净,将砂仁、黄芪装入猪肚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中医认为,砂仁能行气和胃,黄芪补气升阳,猪肚健脾胃、补虚损。这个砂仁黄芪猪肚汤,可以益气健脾、消食开胃,非常适合平常不欲饮食、胃胀胃痛的慢性胃炎患者服用。

人体像一部蒸汽机车,再说阴虚火旺

中医的理论多来自于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取象比类,是最常用的方法。如果你把人体想像成一部蒸汽机车,你就会明白阴虚火旺的病理。

阳虚体质易生寒湿之病机

摘要:在人体,如果肾阳足,没有亏虚,或亏虚不重,则下半身湿邪会被肾阳蒸腾,化为气而上升,在人体进行循环;如果肾阳虚衰,就好比这冬天挂湿毛巾一样,湿邪盘踞下焦了,有些阳虚体质的人则“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夜晚卧床休息,处于人体最下端的地方就不是双腿了,而是与床面接触的部位。按照“湿性趋下”,应当是与床接触的部位会不舒服啊!温补肾阳是治疗寒湿证的关键。地上的水,太阳照射后不就化为了水蒸气,向上升成为云彩吗?人体也是这样的,只要肾的火力足了,双腿就不怕冷,下面的寒湿就会化气上升了。

肠鸣中医医理分析

当肠内菌群失调,使各种细菌在肠内发酵,产生了大量的气体,使得胃肠内内容物产生幅度过大,或超出常规的移动,所以就会出现肠鸣。其病因主要是消化不良,肠道产气过多,且循环不顺畅。肠鸣主要跟消化功能衰退有关。

中医云雾移睛,西医玻璃体混浊简介

云雾移睛是指眼外观端好,唯自觉眼前似有蚊蝇或云雾样黑影飞舞飘移,甚至视物昏朦的眼病。《银海精微》称之为蝇翅黑花。《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始称云雾移睛。其病变在神膏。相当于西医学之玻璃体混浊。常由葡萄膜、视网膜的炎症、出血、退变,以及玻璃体的退变等引起。

[36/69][<<][30][31][32][33][34][35][36][37][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