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4 09:21:05
脾胃虚寒者春季养胃、防范、食补、外治要点
春寒料峭。阳春3月时冷时热,往往是胃肠病的多发季节。中医专家提醒,早春时节,虽然天气开始变暖,但昼夜温差较大,天气多变,时有寒潮过境,如果忽视自我保健,极易引发胃肠道疾病或胃病复发。因此,防病的首要措施就是防寒,包括防止受寒和过度的饮食生冷,防止腹部受凉。另外,选用一些暖胃的药膳调补脾胃也是不错的方法。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1 | 浏览:220| 阅读全文
2014-03-24 08:44:54
脾胃虚寒、腹泻者不宜多吃蜂蜜
蜂蜜性质比较温和,稍微偏凉,滋阴润燥,所以是一种很多人都能吃的滋补品。特别是容易上火、经常便秘的人,喝蜂蜜很有好处。然而对于脾胃虚寒、容易腹泻的人来说,最好是尝试着吃一点,不宜多吃,尤其在空腹的时候。如果吃蜂蜜后会加重腹泻症状,要避免继续食用。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76| 阅读全文
2014-03-21 17:17:46
给自己一个快乐的餐桌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愤怒、烦闷的情绪总是难以避免。但是,古代养生家告诫我们,“怒后不可便食,食后不可发怒”,此话出自清代文学家梁章矩的《退庵随笔》,意思是说吃饭前后动怒有损健康。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248| 阅读全文
2014-03-20 15:07:28
五脏六腑的功能及关系简介
人体是由脏腑、经络、皮毛、肌肉、筋骨、精髓和气血津液等组成的一个整体。脏腑学说就是研究人体的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213| 阅读全文
2014-03-18 16:19:58
孙思邈的养生四少诀(诗话养生)...
孙思邈是唐代杰出的医学家和养生学家,著有医学专著《千金要方》,被后世尊奉为“药王”。除了治病救人,孙思邈还非常重视养生,提出了“善养性”、“治未病”、“消未患”等养生法,自己也收获101岁的高寿。他在《孙思邈方书》中说过一句话:“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依次四少,神仙诀了。”寥寥数字,道出了最简单易行的养生道理,适合我们学习。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71| 阅读全文
2014-03-13 09:13:20
《医学真传》从温补论治头痛
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头痛是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拘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高士宗对头痛的辨治颇有独到见解,尤其是提出用温补之法治疗阳虚头痛的经验,对于临床仍有指导意义。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87| 阅读全文
2014-03-11 15:35:51
中医:夏天艾灸效果最好
中医认为,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针灸疗法。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65| 阅读全文
2014-03-11 09:31:45
胃火太大,容易口腔溃疡、牙龈肿痛
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很多人天天大鱼大肉,喜欢在晚上聚会、吃大餐,殊不知,吃得太多太杂,加上作息不规律,食物没有充分消化,很容易堆积在体内,导致中医所说的胃火炽盛。而辛辣烈酒、膏粱厚味或食积不化等不良饮食习惯,都会助火生热,使邪热犯胃,轻者出现食欲下降、口干口苦、舌红、少苔,重者导致上腹疼痛、牙龈肿痛、严重口臭、口腔溃疡、便秘等。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31| 阅读全文
2014-03-11 09:26:00
重口味,伤五脏(中医讲坛)
五味浓淡相宜能调养五脏,可若过偏过盛,则会顾此失彼,打乱五脏之间的平衡和制约。《彭祖摄生养性论》中强调:“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咸多伤心。”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63| 阅读全文
2014-03-10 09:40:38
诱发头痛因素归纳总结
头痛频繁发作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诱发头痛的因素很多,预防头痛的办法就是避开这些常见的触发因素和改变生活方式。文章归纳总结出诱发头痛的几个因素: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1 | 浏览:179| 阅读全文
2014-03-05 10:00:24
五脏六腑都怕淤(中医讲坛)
我们常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确,人体的气血经络就像一条条河流,只有运行通畅无阻,才能滋养全身脏腑,保证身体器官正常运作。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1 | 浏览:216| 阅读全文
2014-03-05 09:56:06
护好肾,寿命长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记载,“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把肾比喻成一个大力士,是国家的劳动部部长,一方面决定身体的力量强弱,与体质有关;另一方面影响大脑的灵活、精细程度,是智力的表现。《黄帝内经》认为,肾气在五脏六腑里最为重要,称得上是人体的“生命之气”。如果把人比作一辆汽车,肾气就是发动机,其消长起落影响着生命的生长盛衰。总的来说,肾气盛则寿命长,肾气虚则寿命短。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94| 阅读全文
2014-03-05 09:25:51
舌苔,舌象是身体脾胃健康晴雨表
相比舌尖所蕴含的口腹之欲而言,舌苔所呈现出的健康状况更值得我们关注。舌苔被称为“中医的胃镜”,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舌苔的变化来大致辨别身体有无异常。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29| 阅读全文
2014-03-04 17:21:49
桂附地黄丸:补阳不如潜阳,温中不如温下
当肾阳虚的时候人就会出现手足发凉、腹中寒冷等情况。这其实不是脾胃虚寒,而是人的肾阳不足,或者叫“命门之火不足”、“底火不足”。怎么办呢?首先要“潜阳”,也就是要把耗散在外的肾阳拉回来,使其回到肾中;同时还要在滋养肾阴,只有肾中有精才能留住肾阳,使肾阳不至于过于外散。要达到这个目的,桂附地黄丸是最好的药。如果一味用附子理中丸温脾胃,那么,只能增加胃火,根本不管用。所以,把这条经验总结为“补阳不如潜阳,温中不如温下”。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250| 阅读全文
2014-03-04 17:05:17
锦上添花,肺肾同养:七味都气丸和麦味地黄丸
养生的核心是养五脏,而养五脏的核心则是养肾。因为,肾能收藏五脏的阴精,使五脏的精华物质不至于外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养肾的基础上养五脏,易如反掌。尤其是通过养肾来调养和治疗肝、肺两脏,效果更加显著!因为肝、肺、肾的关系非常密切: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肝为肾之子;肺属金,金生水,肺为肾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