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博客

我的故事我讲述

给年关生活减减压

美国科学家则研究发现,压力大会缩短染色体细胞的分裂寿命,从而导致人过早衰老,身体机能下降等。因此,化解压力是每个人都要具备的一项技能。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学会对抗压力将决定未来10年的健康状况。临近年关,为了帮大家减压,本报结合台湾《康健》杂志的最新载文,并采访权威专家,教您7招年关减压法。

人体八大保健“特区”(详细报道)

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需要科学、正确的养护,各个零件才能正常运转。在保养过程中,有8个“特区”是保证身体健康、延缓衰老、有助长寿的关键。

冬天易生四把内火(中医讲坛)

冬季上火的原因大多可归于“燥”:一是人们喜欢坐在开着暖气的室内,再加上进食大量肉类及辛辣食物,就好比“火上浇油”,使内热不断聚集。二是年末压力加大,许多人难免会烦躁、焦虑,也容易上火。“火”散不出去就成了“毒气”,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给各种疾病发作提供可乘之机。

护肾重在“养”(中医讲坛)

现代人特别是中老年人中,肾不太好,甚至患肾病的人并不少见。不少患者总想通过多吃点药,或者四处奔波、找到“秘方”根治它。事实上,养护肾脏应该采取“三分治疗,七分养”的策略。在采取合理的药物治疗同时,摆脱恐慌,对心身和生活进行全面调理。

“手感”就能探出体质(辩体质谈养生)

双手就像我们的“第二张脸”,不仅代表个人形象,还能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在中医看来,与人握手时根据不同的“手感”,就能对其体质探知一二。

老中医们的长寿之道

从经络穴位、针灸理疗到顺时保健、食疗治病,中医养生法近几年风靡全球。老中医们的保养之道备受推崇,在台湾更是如此。很多著名的老中医已健康硬朗地活到近百岁,他们并不提倡吃人参、灵芝等高级药材滋补,而是建议从生活饮食、运动等小细节着手保健。台湾媒体《天下》、《康健》等曾访问过170余位当代名老中医,其中100岁以上2人,90岁以上8人,80岁以上52人,70岁以上97人。在分析了他们的养生之道后,发现其中有7条健康原则是多数老中医都奉行不逾的。

视线模糊,当心5种病

经常有老人跟我抱怨:“老了,老了,眼睛看不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视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就有很多老年人认为年老眼花,看不清东西很正常。事实上,看不清东西可能跟眼睛的很多部位病变有关,例如晶状体、玻璃体、黄斑等,大意不得。

大雪,进补好时节(节气养生)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今年是12月7日。俗话说“大雪补得当,一年不受寒”,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好时节。说到进补,并非一味地吃补品,而是在日常饮食中多加注意,滋养五脏,让人由内而外焕发光彩。

长寿10步法(养生之道)

长寿从改善生活细节做起。美国“维基百科”网站最新载文,总结出“长寿10步法”。

“红色食物”驱寒补气(中医谈饮食)

天冷时节,胃口大开,正是“进补”的好时候。可对注重养生保健的人来说,食物要跟着季节选,冬天不妨多吃点“红色食物”。所谓的红色食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含血红素的肉食品和肉制品,如牛肉、羊肉等;一类是颜色鲜艳的蔬菜水果,如胡萝卜、红薯、红枣、山楂等。万物萧瑟的严冬,这样的食物首先能让人眼前一亮,带来愉快的视觉刺激,使人胃口大开,食欲大增。

咳嗽也须调脾胃(中医讲坛)

 嗓子里有痰,多数人会自然想到肺部出了问题。可在中医看来,咳嗽、有痰,还可能跟脾虚湿盛有关。明代医家李中梓在《医宗必读·痰饮》一书中写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认为脾承担着运化水液和营养物质的职能,而肺部只是人体储存痰液的容器。脾出现了问题,便不能正常运输营养物质来养肺,水液代谢也会随之出现问题。这样一来,人的肺气会跟着变虚,一旦受到外邪侵犯,肺的通调水道等原有功效也会逐渐变弱,水液停聚于体内就成了“痰”,进而出现咳嗽、痰多等症状。

脾胃虚寒的症状和调理(二)

中医认为,饮食经脾、胃消化吸收后,须赖于脾的运化功能,转输和散精功能才能将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从而使五脏六腑等组织、器官得到充足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饮食水谷方能化为精微,生成精、气、血、津液,以充养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反之,脾胃虚寒,则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消化不良,以至倦怠、消瘦等气血生化不足的病变。

脾胃虚寒的症状和调理(一)

脾胃虚寒,多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体虚所致。患有慢性胃病的人,更易出现脾胃虚寒症状。脾胃虚寒可以从食疗加以调理,多注意饮食习惯。

脾胃和,身体棒(中医讲坛)

脾胃居于人体之中,在五行中,土也是居于中央,因此说脾胃属土。土的特点就是包容性强、万物所归,什么东西到了土里,时间长了都能化掉。我们的脾胃也是这样,不管是吃什么,到了脾胃都能被消化掉。土如果再继续分的话,又可分为阴土和阳土,脾为阴土,胃为阳土。二者配合在一起工作,有升清降浊的作用,具体来说是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二者对向的运动,能使气机运转起来,所以脾胃在体内起到一个车轴的作用。

橘肉开胃,橘核理气(中医谈饮食)

小雪过后冬季正式到来,宜吃温性补肾的水果,满大街黄澄澄的橘子正适合。俗话说“ 橘子黄,医者藏”。很多人并不知道,橘子一身都是宝。

[44/69][<<][40][41][42][43][44][45][46][47][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