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30 09:27:44
脾胃病日常保养常识整理汇总
文章整理出2007年至2013年近七年的有关脾胃病日常保养常识,值得看看: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98| 阅读全文
2014-01-13 15:05:00
头疼脑热按虎口(经络养生)
手阳明大肠经简称大肠经,起于食指外侧末端,经过手背沿手臂外侧上行至肩部,转向后与督脉在颈后相会(如图实线),再转向前一路下行,经过胸腔、腹腔,最后进入大肠(如图虚线)。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60| 阅读全文
2014-01-13 14:59:46
4步养出好睡眠(传统养生法)
中医认为,睡眠的目的在于调整阴阳平衡,储备生命能量,是养生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睡眠不好,人的阴阳失调,必然造成精气亏损,影响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因失眠而苦恼的人,不妨在生活细节方面加以调整。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224| 阅读全文
2014-01-13 14:51:55
汤水养胃要“踩点”(传统养生法)
汤、粥、羹、汁等作为中医药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受到养生学家的重视。它们制作简便、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特别适合幼儿、老年人和身体虚弱的人。如果注意“按时、按点”,在最佳时间选用最合适的汤水,还能锦上添花,化日常饮食为“养生药膳”。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38| 阅读全文
2014-01-09 11:15:06
脾胃病盯上坐班族(中医讲坛)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很多人却只图嘴里痛快、眼前舒服,忽视了这个“后勤部”,特别是一些工作繁忙、压力大的白领、精英,胃疼、胃胀、反酸、烧心、便秘等消化系统不适,几乎成为家常便饭,去医院检查,又常常查不出器质性问题。据统计,几乎所有人在一生中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而查不出病变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占消化道疾病的20~40%。事实上,在中医看来,很多脾胃病都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最常见的有以下3种。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42| 阅读全文
2014-01-09 11:11:16
养生入门顺应四季变化(贺娟 正解内经)
我们的祖先对自身生命的珍爱,首先表现为对大自然的尊崇和敬畏。《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道:“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懂得顺应四季的变化来保健,便是养生“入门”了。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36| 阅读全文
2014-01-02 09:25:55
“白加黑”润燥滋补
寒冬正是进补好时节,可若一味滋补,又容易上火、燥热难受。不妨试试“白加黑”的食物搭配,取长补短。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00| 阅读全文
2014-01-02 09:21:45
“三多三少”护好元气:多睡眠、缓动、养藏, 少思虑、说话、 欲望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的生命活动应该顺应四时变化,合理调整。冬天万物敛藏,人体也要使精气内聚,元气收拢,提高御寒和抗病能力。下面的“三多三少”原则,有助帮你平稳过冬。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65| 阅读全文
2014-01-02 09:14:45
贫血健脾胃,失血养肝肾
不少贫血患者光顾着补血,却没有找准“生血之源”。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有节,脾胃强健,则运化功能正常,血液生成源源不断。因此,对很多贫血的人来说,补血同时务必调理脾胃,这也是改善“血虚”的根本。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245| 阅读全文
2013-12-28 14:48:54
中医食养倡导均衡(中医讲坛)
合理的饮食可以增进健康,中医早就阐述了均衡的概念。《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就是强调营养均衡才能补益五脏,使人体阴阳、气血平衡。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61| 阅读全文
2013-12-28 14:44:31
养脾就是养元气
脾为后天之本,养脾就是养元气。养生要注意脾的喜恶,它尤其怕湿、热、寒、甜、撑这五大“敌人”。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80| 阅读全文
2013-12-28 14:39:29
冬至养生吃坚果(节气养生)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此时“阴气盛极而衰”,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各色各样的坚果却开始“争奇斗艳”,成为我们的过冬好伙伴。的确,中医认为坚果多性味偏温热,其他季节吃得多容易上火,而寒冷的冬季则是“雪中送炭”了。此外,坚果多数能补肾,与冬季的对应脏器“肾”正好呼应。适量食用坚果,称得上是冬至养生的窍门。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92| 阅读全文
2013-12-28 14:32:43
按劳宫,降心火(经络养生)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穿出心包后向下到达下腹,分别在胸部、上腹和下腹与三焦联络;经络分支斜向上从腋窝穿出,沿手臂下行,止于中指指端。该经主治胸中满闷、心中烦热、心悸不宁、面红眼昏等,日常保健常用的穴位有内关和劳宫。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214| 阅读全文
2013-12-28 14:28:01
年龄不同,补肾有偏重(中医讲坛)
肾为先天之本,它既能接受其他脏腑转输的精气而加以储藏,也可以向其他脏腑输送精气,即所谓“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肾气的盛衰与人体的生长壮老有着盛则俱盛、衰则俱衰的同步关系,因此补肾可以延年益寿,但补肾也要分年龄,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60| 阅读全文
2013-12-24 10:59:25
不良心情影响“胃”口
核心提示:胃病不分贫富贵贱,有些人天天吃在外,也没有发生胃部不适,而有些人饮食十分注意,却还是胃病缠身。其实,胃病的保养不仅与饮食、治疗有关,心情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