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5 14:51:54
《中医体质养生》之阳虚体质
文章介绍了:一、阳虚体质主要表现;二、阳虚体质成因;三、阳虚体质易发病;四、阳虚体质养生原则。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232| 阅读全文
2014-02-25 11:56:20
嗓子干痛,喝百合绿豆汤
中医认为,绿豆养肝,可以排毒去火,另外绿豆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有降血脂、降低胆固醇、增进食欲等作用,而百合是白色润肺,二者一起来煮,清热解毒效果会更好。这道汤特别适合那些脾气比较急、易上火体质、话说的过多、吃辣过多、气候干燥等引起的上火及喝水少、抽烟、喝酒、睡眠少等引起喉痛口干。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213| 阅读全文
2014-02-21 10:09:05
不积食才睡得香(传统养生法)
“食不好,睡不安”,经常出现入睡困难、易惊醒等问题,特别是伴舌苔厚腻、口臭、大便秘结等症状时,不妨从饮食上找找原因,给身体“减负”。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46| 阅读全文
2014-02-20 15:27:35
冬季是脾胃病高发期,日常饮食要节制
《黄帝内经》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即天以风、暑、湿、燥、寒五气养人,地以酸、辛、甘、苦、咸五味养人。“五味”即人的日常饮食,由口入脾胃,化生出水谷精微(营养物质)供养五脏,从而维持正常的生命运动。所以说脾胃是身体健康的基石,必须仔细调理。专家提醒,冬季是脾胃病的高发期,日常饮食一定注意脾胃的调理,无病调养,有病调治。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232| 阅读全文
2014-02-19 10:16:50
白酒活血 黄酒养胃 葡萄酒暖肾
在中医领域,酒自古是一种特殊的药物。它味辛、甘、苦,体湿,性热,有引药上行、振精神等功效。《本草纲目》总结道:“酒,天之美禄也,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遗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222| 阅读全文
2014-02-19 10:08:25
经常失眠要调气血(古语解读)
中医把失眠叫做“不寐”,扁鹊在《难经·四十六难》一书中将其描述为“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这里的“寤”是睡醒的意思,与“寐”睡着的意思相对。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文也做了解释:“少壮者,血气盛,肌肉滑,气道通……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概括来说,也就是血气衰的人容易失眠。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56| 阅读全文
2014-02-19 10:02:39
养生顺口溜(药补不如食补)
若要皮肤好,粥里放红枣;若要不失眠,粥里添白莲;腰酸肾气虚,煮粥放板栗;心虚气不足,粥加桂圆肉。。。。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222| 阅读全文
2014-02-19 09:59:39
中年养生抓住重点(中医讲坛)
养生应从中青年开始,抓住重点,防患于未然。对男性来说,最好从年轻时就养成热爱锻炼的习惯,不要中了“烟酒”的招;推掉一些不必要的餐桌应酬,而可以用结伴健身、郊外远足等方式,打造人脉圈。女性朋友则要学会给自己减压,不要完全被生活、工作的琐事困住,每周可给自己留出一段时间,与闺蜜逛街、谈心等,以免将不良情绪积压在心里。宽容和理解他人,知足常乐。无论何种年龄、性别,健康的生活习惯都是必不可少的。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66| 阅读全文
2014-02-19 09:53:25
消化饮食,输送营养(正解内经)
接触过中医的人,对脾胃这个词一定不会陌生。的确,古人所说的脾,与现代医学所说的脾脏并不相同,常与胃、大小肠联系在一起,主要与消化有关。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72| 阅读全文
2014-02-19 09:45:53
养胃有“三辨”(辩体质谈养生)
遭遇胃疼、胃胀、烧心等毛病的人须注意,养胃不可一把抓,而要根据自身特点,分清寒热虚实,对症下药。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219| 阅读全文
2014-02-10 18:08:19
保持人体阴阳平衡可延年益寿
保持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养生法则,无论精神、饮食、起居、运动的调摄,还是自我保健或药物的使用,都离不开阴阳协调平衡。保持阴阳平衡才能减少疾病,延年益寿。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82| 阅读全文
2014-02-10 17:59:20
中医教你如何维持体内阴阳平衡
人的身体就如同大自然一样,太冷或太热都会产生麻烦。人为什么冷?是身体阴气过盛!人为什么热?身体阳气太足!只有阴阳平衡,人才能达到最健康的状态!那么应该如何维持体内的阴阳呢?如何通过饮食来调理阴阳失调呢?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63| 阅读全文
2014-02-10 17:41:37
人体的阴阳平衡只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人体阴阳的平衡并非固定不变,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因此,阴阳平衡很容易会被打破。这是因为阴阳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并非绝对的静止的平衡,阴阳两者总是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但在正常情况下又维持着相对的稳定和协调,如此,才有我们身体的健康。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70| 阅读全文
2014-02-07 15:02:13
经常发烧揉揉腹
在中医看来,轻微的发热一般多为感受风寒引起,可以通过发汗解表等方法退热,比如用温水擦浴颈后、腋窝、腹股沟等。但需要注意,如果反复低热,又没有明显的感冒、咳嗽等症状,则要考虑可能与消化功能不良有关,特别是伴有厌食、口臭、舌苔白厚、腹部胀满等症状时。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经与大肠经在体内交叉相连,邪气也容易在两者之间“流窜”。因此,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发热,往往伴有肚腹胀热、大便干燥或便秘等表现。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56| 阅读全文
2014-02-07 14:57:50
常按足三里身体壮(经络养生)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日常的饮食营养都是靠胃来供应,胃的功能是否正常,影响着全身健康。因此,胃经的功能主治也以“消化”为主,对胃肠消化系统疾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头面、目、鼻、口、齿等部位的病症都有良好的功效。其主要的保健穴位有天枢和足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