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2 18:21:28
重磅:上热下寒之机理,上身热下身凉咋办(中医讲坛)
本文深入浅出的讲透了上热下寒体质之机理,热气的本性是往上走,寒气本性向下走。健康机体会把热气往下拉,把寒气往上提,使寒热交流达到动态平衡。造成上热下寒的现象大致归纳起来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肾阳不足、中焦气机升降失常等。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91| 阅读全文
2013-10-22 18:14:03
火大的人少用枸杞
枸杞有养阴补血、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诗人陆游老年时两眼昏花,就常吃枸杞,还留下“雪霁茅堂钟磬清,晨斋枸杞一杯羹”的诗句。枸杞性平味甘,在补益的中药里算是温和的。一些人家里常备枸杞,用来泡水、煮粥,甚至每天都干嚼几颗。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枸杞。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39| 阅读全文
2013-10-22 18:09:55
晒太阳有三补(中医讲坛)
太阳是万物之源,生命的繁衍生息都离不开它。进入秋季,天气渐凉,阳光不像夏天那么猛烈,相当于最天然的保健品。秋冬是晒太阳的好时候,这是不花钱的养生妙招,不仅可以温煦阳气,还能促进体内气血流通,加快新陈代谢,对身体很有好处。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83| 阅读全文
2013-10-08 16:31:59
两个穴位能顺气(经络养生)
人体的气,是不断活动着、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无处不有,时刻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若由于某种原因,影响到气的流通,形成局部或全身的气机不畅或阻滞,从而导致某些脏腑、经络的功能障碍,称作“气滞”。气滞于某一局部,可以引起胀满、疼痛,甚至血淤、水停,形成淤血、痰饮等病理产物。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14| 阅读全文
2013-10-07 17:44:16
给眼睛开几种补药
眼睛能感受光、感受色彩,带我们领略这个斑斓多姿的世界,然而,眼睛很娇嫩,需要细心呵护。本期,《生命时报》记者特别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前院长高健生和河南省中医院眼科主任张风梅两位专家来给眼睛开5种“补药”,教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护眼。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84| 阅读全文
2013-09-24 15:32:37
令人意外的压力病(健康警报)
压力大带给我们的不光是焦虑和疲劳,还有一些令人意外的身体不适。8月30日,美国著名的“罗代尔”健康咨询网对此进行了总结。出现下述情况时或许是身体正提醒你需要给自己减减压了。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60| 阅读全文
2013-09-24 15:24:34
吃好,人才不会老(养生提示)
容易疲倦、血压升高、关节疼痛、视力衰退……如果三四十岁就提前出现老化症状,可能是饮食出了问题。以下简单的食谱,能让你远离衰老。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54| 阅读全文
2013-09-03 08:29:50
3个穴位可生津(经络养生)
人们在秋天很容易出现一系列干燥症状,如口鼻、唇舌、皮肤干燥,毛发枯槁,舌红无苔或少苔等,这都是因津液不足。津液的生成源于摄入的食物,脾胃之气健旺,化生的津液就充盛;脾胃之气虚衰,则会导致津液不足。按摩中脘、足三里和太白这3个穴位,可以健脾益胃,有助于津液生成。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50| 阅读全文
2013-09-03 08:23:17
中医治急病,不慢(古语解读)
有时候,中医治病的策略与军事思想有一些理念相通的地方,例如,出自《温病条辨》的“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治内伤如相,坐镇从容”即是以军事语言形象地阐述了外感急性热病与内伤杂病的治疗原则。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68| 阅读全文
2013-08-25 09:42:39
气,掌管全身健康(中医讲坛)
老百姓常挂在嘴边的很多词语其实来自中医,比如中气、元气、心气、正气等。在古人眼中,万事万物都是由气组成的,人体也不例外,所以中医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机体的这团气怎样存在、运动,以及受到外来的邪气后怎样抵抗。虽然都叫做气,但处于不同的位置及状态又可以有不同的名目。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74| 阅读全文
2013-08-25 09:39:42
脾是生痰之源(古语解读)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出自明代著名医家李中梓所著的《医宗必读·痰饮》。说起“贮痰之器”——肺,大家都能理解,但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不仅与肺关系密切,还与脾有关。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45| 阅读全文
2013-08-25 09:36:44
什么人应该忌口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日常生活中的普通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针对某一具体情况,食物需要有所禁忌,这就是历来医家都非常重视的“忌口”,但忌口很有讲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39| 阅读全文
2013-08-23 15:46:50
养生先要克“五难”(中医讲坛)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早已不是仅仅满足于温饱,养生成了现代社会的热门话题。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打开电视,拿起报纸,都可以看到专家们给出的丰富多彩的养生方法。但是,养生并非易事,需要更多实践。魏晋时的名士嵇康在《答难养生论》中提出,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这种观点在今天仍有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