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博客

我的故事我讲述

经常失眠要调气血(古语解读)

中医把失眠叫做“不寐”,扁鹊在《难经·四十六难》一书中将其描述为“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这里的“寤”是睡醒的意思,与“寐”睡着的意思相对。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文也做了解释:“少壮者,血气盛,肌肉滑,气道通……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概括来说,也就是血气衰的人容易失眠。

养生顺口溜(药补不如食补)

若要皮肤好,粥里放红枣;若要不失眠,粥里添白莲;腰酸肾气虚,煮粥放板栗;心虚气不足,粥加桂圆肉。。。。

中年养生抓住重点(中医讲坛)

养生应从中青年开始,抓住重点,防患于未然。对男性来说,最好从年轻时就养成热爱锻炼的习惯,不要中了“烟酒”的招;推掉一些不必要的餐桌应酬,而可以用结伴健身、郊外远足等方式,打造人脉圈。女性朋友则要学会给自己减压,不要完全被生活、工作的琐事困住,每周可给自己留出一段时间,与闺蜜逛街、谈心等,以免将不良情绪积压在心里。宽容和理解他人,知足常乐。无论何种年龄、性别,健康的生活习惯都是必不可少的。

消化饮食,输送营养(正解内经)

接触过中医的人,对脾胃这个词一定不会陌生。的确,古人所说的脾,与现代医学所说的脾脏并不相同,常与胃、大小肠联系在一起,主要与消化有关。

养胃有“三辨”(辩体质谈养生)

遭遇胃疼、胃胀、烧心等毛病的人须注意,养胃不可一把抓,而要根据自身特点,分清寒热虚实,对症下药。

保持人体阴阳平衡可延年益寿

保持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养生法则,无论精神、饮食、起居、运动的调摄,还是自我保健或药物的使用,都离不开阴阳协调平衡。保持阴阳平衡才能减少疾病,延年益寿。

中医教你如何维持体内阴阳平衡

人的身体就如同大自然一样,太冷或太热都会产生麻烦。人为什么冷?是身体阴气过盛!人为什么热?身体阳气太足!只有阴阳平衡,人才能达到最健康的状态!那么应该如何维持体内的阴阳呢?如何通过饮食来调理阴阳失调呢?

人体的阴阳平衡只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人体阴阳的平衡并非固定不变,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因此,阴阳平衡很容易会被打破。这是因为阴阳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并非绝对的静止的平衡,阴阳两者总是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但在正常情况下又维持着相对的稳定和协调,如此,才有我们身体的健康。

经常发烧揉揉腹

在中医看来,轻微的发热一般多为感受风寒引起,可以通过发汗解表等方法退热,比如用温水擦浴颈后、腋窝、腹股沟等。但需要注意,如果反复低热,又没有明显的感冒、咳嗽等症状,则要考虑可能与消化功能不良有关,特别是伴有厌食、口臭、舌苔白厚、腹部胀满等症状时。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经与大肠经在体内交叉相连,邪气也容易在两者之间“流窜”。因此,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发热,往往伴有肚腹胀热、大便干燥或便秘等表现。

常按足三里身体壮(经络养生)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日常的饮食营养都是靠胃来供应,胃的功能是否正常,影响着全身健康。因此,胃经的功能主治也以“消化”为主,对胃肠消化系统疾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头面、目、鼻、口、齿等部位的病症都有良好的功效。其主要的保健穴位有天枢和足三里。

疏泄也是养生法(中医讲坛)

中医认为,“腑以泻为辅”,补是为了扶正,泻是为了祛邪,两者互相补益、相辅相成,身体才能协调运转。此外,气机通畅也是身心健康的重要前提,而及时进行“疏泄”,才能避免人体堆积不必要的杂质和废物,给身心“减负”。我们常说的“通则不痛”、“想通了”等,也是这个道理。人们自古讲究适时沐浴理发、勤换衣服被褥,不让污垢长时间附着于皮肤上,便是一种朴素的疏泄法。具体来说,疏泄主要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

肾气不足也便秘

便秘的影响因素很多,而肾为一身之主,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都有着推动、温煦及滋润的作用。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提到“肾脏受邪,虚而不能制小便,则小便利,津液枯燥,肠胃干涩,故大便难。”肾气虚弱,肾阳衰微,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血虚则津枯不能润养大肠;津亏大肠失于濡润,致糟粕停滞肠中,就像“无水行舟”一样,最终导致大便困难乃至便秘。

4杯茶治4种病(药膳养生)

泡上一杯茶,既可怡情放松,又能修身养性。对经常遭遇眼睛疼、情绪差等小烦恼的“久坐族”、“电脑族”来说,有针对性地在茶里加点“料”,还能帮助缓解这些身体不适,是良好的养生之道。

肝气足,少添“堵”(贺娟正解内经)

肝是身体里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官,称得上是消化和新陈代谢的中心。肝脏的“疏泄”功能,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是促进其他脏腑气机正常升降的基础,也是维系精神情绪正常的关键。我们感觉心情愉快、胸怀舒展时,通常说明肝气比较舒畅;而心中烦闷、情绪郁结时,常是肝气郁滞的结果。

推腹、揉腹最好的养胃健脾法

每天早上起床时要推腹一次,晚上临睡前推腹一次,平常无聊时也可推推。有人一推就会打嗝放屁,那是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效果最好;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可起到排泄作用,防止和消除便秘。

[42/69][<<][40][41][42][43][44][45][46][47][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