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7 16:35:44
养眼二宝:谷精草,炒决明子各三克,冲水当茶喝
养眼二宝:谷精草,炒决明子各三克,冲水当茶喝,用于疏散风热,明目,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233| 阅读全文
2015-07-07 16:25:34
养眼三宝:夏枯草,桑叶,菊花各10克熬汤熏蒸眼部
养眼三宝:夏枯草,桑叶,菊花各10克,熬汤盛入小口瓶,缓缓熏蒸眼部。起到泻肝火以明目功效。用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75| 阅读全文
2015-07-05 09:18:16
复方血栓通胶囊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复方血栓通胶囊是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与广东众生制药厂联合研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为三七、丹参和黄芪,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的药理作用。本文拟就复方血栓通胶囊在眼科方面的临床应用作一叙述。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23| 阅读全文
2015-07-03 15:35:05
血管神经性头痛(头疼)简介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一旦出现了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会感觉到非常的痛苦,我们一定要知道一些血管神经性头痛的预防方法以及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症状,在了解了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症状后,我们就能及时的去预防、去缓减。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0 | 浏览:169| 阅读全文
2015-07-02 17:14:37
花椒水泡脚胜补药
今年80多岁高龄,仍然满头黑发、精神矍铄的国医大师陆广莘在谈到自己的养生秘诀时,提到“每天晚上都会用花椒水泡脚”这种简单且省钱的进补方法。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202| 阅读全文
2015-07-02 16:07:13
“上热下寒”体质的血液循环论解释
常有这种描述,“上半身特别热,经常面部长包嘴有溃疡;下半身特别凉,大热天也需要捂的严实”。常常成为临床诊疗中的一个难点,临床检查往往没有任何异常指标,但是患者自身感受很差。西医通常对此类症状无有效药物治疗,中药调整颇为有效,但是过程一般都很纠结。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98| 阅读全文
2015-07-01 15:34:35
阴虚发热别用寒泄宜补阴
中医在运用借刀杀人这一策略时,不直接针对病邪治疗,而是通过间接法达到治疗目的,如“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134| 阅读全文
2015-06-30 16:03:45
怕冷又上火? 治疗上热下寒需双管齐下
浙江医院中医科姚惠副主任医师介绍说,怕冷又上火体质的人,中医通常概括为“上热下寒”。表现在下焦虚寒,背腹怕冷;而上焦则虚热,容易长溃疡口疮。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248| 阅读全文
2015-06-30 15:55:58
关于上热下寒(上焦火下焦寒)的机理,上热下寒体质者日常调理
上热下寒体质者,虽然下焦寒凉,冬天怕冷,手足冰凉。但由于上焦虚火旺,往往吃些热性的食品或补益性食品容易上火。如吃羊肉、辣椒后易起口腔溃疡,或牙痛;有的面部或后背起粉刺或痤疮。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这种体质者对如何调理一筹莫展。河南省中医院体检﹒治未病中心的赵雅丽说,上热下寒体质者调理有妙招,患者无需过度担心。在生活中可以从中草药、日常饮食、生活起居、运动等方面来改善。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380| 阅读全文
2015-06-29 15:40:44
“山西最牛高考班”!探访“新时代学霸们”的“成功秘笈”
学习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如果你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高考学霸都有哪些学习习惯值得我们借鉴的?
分类:教学研究 | 评论:0 | 浏览:155| 阅读全文
2015-06-29 10:28:36
饮用黄酒的7大健康理由
黄酒含有丰富的营养,有“液体蛋糕”之称。其营养价值超过了有“液体面包”之称的啤酒和营养丰富的葡萄酒。黄酒温饮,暖胃驱寒。黄酒的传统饮法是放在热水中烫热或隔火加热后饮用,以35℃-45℃为佳。在黄酒烫热过程中,黄酒中含有的极微量对人体健康无益的有机化合物,会随着温度升高而挥发掉,减轻对身体的伤害。但黄酒加热时间不宜过久,否则酒精都挥发掉了,反而淡而无味。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213| 阅读全文
2015-06-29 10:09:26
小茴香的功效
小茴香中的茴香酮、茴香醛这两种挥发油能够产生特殊的香气,从而刺激人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另外,小茴香中的有益物质还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从而提升人们的食欲,胃液的分泌则能帮助肠胃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0 | 浏览:98| 阅读全文
2015-06-17 15:14:05
大爱中成药之十 四君子汤(丸)
四君子汤在《方剂学》中被列为补益剂中的“补气”第一方,它的功效很简单,就是——补气健脾。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医补气健脾的最基本方,之前介绍过的“人参归脾丸”、“补中益气丸”、“逍遥丸”等中成药都含有此方,还有著名的六君子汤、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都气丸、八珍汤等,可以说中医补气健脾的方子多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