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博客

我的故事我讲述

身心平衡是健康的基础,也是健康的重要标志

纵观《黄帝内经》全文一百六十二篇,其核心思想就是“阴阳平衡观”和“整体观”。“阴阳平衡观”成为后世养生保健及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黄帝内经》指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认为只要仔细观察阴阳的所在而加以调整,使人体各种功能维持正常的相对平衡状态,就是健康,如果失去平衡,就是害病。这就告诉我们,平衡是健康的基础,也是健康的重要标志,失去平衡将失去健康,甚至引起疾病。

中医与西医脾的概念及脾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简介

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具有造血、滤血、清除衰老血细胞及参与免疫反应等功能。因其含血量丰富,能够紧急向其他器官补充血液,所以有“人体血库”之称。中医认为: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

血虚症状、起因、预防

血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对全身各脏腑组织起着营养作用。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气血亏虚则可出现一系列的病证。主要可归纳为脏腑失于濡养、血不载气两方面引起的病症。

缺铁性贫血 古方也可治

缺铁性贫血好发于妇女、婴幼儿和儿童。病因多为慢性失血,如消化道溃疡、胃肠道恶性肿瘤、钩虫病和月经量多等。临床表现以头晕、乏力、心悸、气急、面色苍白为主。近年来观察发现,一些中药治缺铁性贫血显示出明显疗效。

谈中医气与血辨证关系

从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之关系探要等论述气与血关系及临证意义。指出:气之与血,血之与气,阴阳相连,互为依存。气证注意调血,血证注意调气,气血同治,乃至补气固脱有着重要意义。

心态决定健康: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

当代医学、心理学证明,在许多心身性疾病背后,从消化系统的许多疾病到心脑血管疾病等等,往往与长期的不良情绪有关,比如愤恨、责备、懊悔、敌意、焦虑、忧郁等。中医理论的奠基著作《黄帝内经》也认为:不良情绪直接导致人体的气机紊乱,并能直接伤及内脏。

关于寒气的论述:寒气是万病之源,何为寒气

文章介绍了寒气是万病之源,何为寒气,人体寒气从哪来,不同体位的寒气表现,冬季谨防寒气伤五脏。可下载原文阅读:

体内寒气重 要注重调理

适当出汗可以祛寒。不管是运动后出汗,吃了温热食物而出汗,还是泡脚后微微发汗,都可以达到祛寒的效果。此外,由于地理气候的不同,各地区都有适合当地的祛寒饮食习惯。如北方喜欢吃葱、姜、蒜、辣椒、牛肉、羊肉这些温热、高热量的食物排寒;四川人喜欢麻辣;贵州人喜欢酸辣;湖南人喜欢炸辣;还有的人喜欢喝祛寒的药酒等。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可以祛寒、祛湿、保暖。

体质偏寒者上火需温补

30岁以后的成年人,好比过了正午的太阳。阳气渐弱,加上工作繁忙、缺乏运动,早出晚归,饮食不规律,所以体质上偏寒。特别是女性,容易出现腰酸背疼、四肢偏冷等问题,从中医的角度看,肾阳不足、脾胃虚寒、气血不足等都可能是诱因。所以,建议选择相对性温、性平的食物,如南瓜、羊肉、河虾等,少吃生冷。

Windows下mysql数据库忘记root密码的解决方法(实践篇)

文章简要介绍了Windows下mysql忘记root密码的解决方法,简单易行,经过实践验证:

读《祛寒治百病》,寒症和过量饮食可导致循环障碍

本文从理论上弄明白为什么受寒会引起那么多病。因为只有从理论上搞明白了,才能把防寒祛病当成一生都必须注意的自觉行动,从而保护好自己,让您的人生与健康同行。

当心寒气偷袭你:腹痛腹泻肠胃差 长痘长斑关节伤

俗话说“病从寒中来”,寒乃百病之源。生活中有许多小细节,总是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出招”,为身体种下寒凉之根。如果改掉以下不良习惯,就能有效地避免寒气。

常按关元,强肾补阳(单穴养生)

关元穴,是中医养生保健的要穴。它位于肚脐直下3寸(如图1),是任脉和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也是阴阳元气交关之处,故名为“关元”。经常按摩关元穴能够起到补益元气、温肾益精、祛寒回阳、调理冲任等作用,以下几种情况尤其推荐。

夜尿多,喝羊肉芡实汤(小偏方)

河北读者张女士问:我的老父亲最近夜尿多,有人给了一个偏方:羊肉250克,黄芪30克,芡实30克,同煮汤,加入适量油盐调味,喝汤吃羊肉、芡实,每天一次,连服5天。请专家点评一下。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江海涛解答:这个方子是不错的。

止咳要分温凉燥

中医把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内伤咳嗽一般是久咳,建议就医治疗;外感咳嗽一般短暂,多是受了风、寒、燥、热等邪气侵扰导致的,此时止咳要分清温凉燥,选错药不但不治病,还可能延误治疗。

[105/205][<<][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