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博客

我的故事我讲述

身心平衡是健康的基础,也是健康的重要标志
 
来源:blog.tianya.cn  编辑:xjh  2014-11-20

《黄帝内经》是中华传统医药文化中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经典,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生命科学巨著。它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华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纵观《黄帝内经》全文一百六十二篇,其核心思想就是“阴阳平衡观”和“整体观”。“阴阳平衡观”成为后世养生保健及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

《黄帝内经》指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认为只要仔细观察阴阳的所在而加以调整,使人体各种功能维持正常的相对平衡状态,就是健康,如果失去平衡,就是害病。这就告诉我们,平衡是健康的基础,也是健康的重要标志,失去平衡将失去健康,甚至引起疾病。

平衡才能健康包括:内平衡(生理层面)和外平衡(心理、道德层面)。

一、内平衡(生理层面),指人生命系统自身的整体平衡。它是由生命物质系统、生命能量系统、生命信息系统三大部分构成。

1、生命物质(精)系统,包括构成人体的一切组织结构和有形成份,是由精血、皮毛、骨肉、经络、骨髓、神经、细胞、脏腑构成有形的肉体,为有限生命。

当生命物质(精)不足时,人的身体便需要补充被消耗的物质(或叫原材料),如得不到物质补充时,生命物质系统便失去平衡。

2、生命能量(气)系统,是人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供应系统。

气顺则血行,气虚则血瘀。若要动力供应系统正常工作,就必须保持气血通畅。如出现气虚血瘀时,就必须祛瘀活血,否则生命活动的动力供应系统便失去平衡。

3、生命信息系统(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分为高级生命信息系统(思想、意识、情感等)和基本生命信息系统(遗传基因、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经络系统等)。

《黄帝内经》指出:防治疾病必须从整体入手,关键要“扶正固本”。 “正”和“本”可解释为“神经—内分泌—免疫”这个大网络,通过“扶”和“固”,促使其不断强化“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平衡和稳态,然后再通过这个体系,去调节全身各个部位。

生命物质系统整体平衡、生命能量系统整体平衡、生命信息系统整体平衡,共同构成了人生命系统的整体平衡,即内平衡。所以,生命体必须依靠生命物质、生命能量、生命信息三大系统的整体平衡才能保持健康稳态。

二、外平衡(心理、道德层面),是人的生命系统与外环境所构成的整体平衡。

人的生命系统能否保持整体平衡的稳态,与外界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外平衡包括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1、心理层面:影响人的心理状态的主要是人的精神情志,中医学称为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不同的精神情绪变化。例如:(1)肝气横逆,郁怒伤肝:可造成肝胆系统功能失衡,引发神经官能症、高血压、肝炎、胆囊炎、痛经、甲状腺肿大等疾病。(2)过喜伤心:喜乐过度会导致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功能失衡,从而造成心脑血管病、神经精神疾患,如惊悸、失眠、健忘、老年痴呆等。(3)思虑伤脾:思虑过度,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失衡,引起腹胀便溏、食欲不振、倦怠消瘦、精神抑郁、纳呆食少、形容憔悴等,甚至引起严重的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等疾病。(4)忧悲伤肺:若情绪悲伤,肺气消散,会导致呼吸系统、免疫系统功能失衡,出现干咳、气短、咳血、音哑、消化功能严重干扰之症。(5)惊恐伤肾:惊恐使肾气耗散,肾阴亏虚,可导致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功能失衡,如出现耳鸣、头晕、阳痿等。

总之,情志不调会引起阴阳失衡,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导致多种疾病发生。

2、道德层面:“道”是指人在自然界及社会生活中待人处世应当遵循的一定规律、规则、规范等,又是指社会政治生活和做人的最高准则。“德”是指个人的品德和思想情操。

古人曰:仁者寿,德者昌。医学研究发现,与人相处善良正直,胸怀坦荡,遇事出以公心,凡事想着他人,这种善良的品行,淡泊的心境能促进人体分泌更多的有益激素,这些物质能将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因此,良好的道德修养能直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当一个人不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违背良心,陷入一种道德危机感中,必然会食不香,睡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这种精神负担首先造成心理失衡,进而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干扰机体各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诱发各种心身疾病。

可以说,道德是人类所应当遵守的所有自然、社会、家庭、人生的规律的统称。违反了这些规律,人们的心身健康就会受到伤害。道德缺陷则是各种疾病发生的最深根源。

人只有不断地维持自身的心身内外整体平衡,才能保持心身健康。当内在的或外来的某种致病因素破坏了这种平衡时,人就会偏离健康,呈现亚健康状态或出现疾病。人要达到心身内外的平衡还需要具备行为健康、饮食健康、躯体健康。它们相互依存,彼此促进,和谐而统一。

来源:
平衡才能健康
http://blog.tianya.cn/post-780709-8830170-1.shtml

读《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4/6/20140617160836.html

读[白应松,戴会群]“阴平阳秘”之我见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4/6/20140617173442.html



分类:心海导航| 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文章点击排行
本年度文章点击排行
发表评论:
  • 昵称: *
  • 邮箱: *
  • 网址:
  • 评论:(最多100字)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