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5 16:20:04
《郝万山说健康》:身要动,心要静
在郝老师的《郝万山说健康》这本书里,也明确谈到:消化系统的许多疾病的发病、发展和心理社会因素都密切相关。有的慢性结肠炎的病人,一生气就复发,就拉肚子,就是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结肠炎的发作。便秘也和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月经紊乱、黄褐斑、脱发、失眠、多种皮肤病、肿瘤、偏头痛,甚至心脑血管疾病等等,都和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都可以归属于心身性疾病的范畴。每次看到这些病人,郝老师都会在开药的同时给予他们心理上的鼓励,他常说:凡得心身性疾病的人,基本都是聪明的人。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0 | 浏览:98| 阅读全文
2014-12-24 12:45:54
保持心情舒畅,远离疾病困扰
心理焦虑是人们对环境中一些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灾害或者对要做出重大努力的情况进行适应时,焦虑、忧虑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应及时疏导,因为不良情绪刺激可导致人体气血失调、气机不和,脏腑功能紊乱,诱发和加重疾病。早在祖国医学典籍《素问·经脉别论》中记载:“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说明精神愉快、身体强健的人气血通畅,不会出现或很少出现疾病,反之则气滞血瘀。现代医学已证实,发怒或忧伤时,可导致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进而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0 | 浏览:159| 阅读全文
2014-12-24 12:43:23
巧施心理护理:移情易性
移情易性,又称转移法。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患者的情绪和注意力,以解脱不良情绪的方法。《素问•移情变气论》指出:“古之治病,唯其移情变气,可祝由而已”。移情的方法很多,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局部环境和条件等采取不同的措施,主要有: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0 | 浏览:165| 阅读全文
2014-12-24 12:37:13
养生重在养神,关键在于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养生的方法是什么?答案很简单,我们讲究养生,首先要学会的就是调节自己的心态。平和的心理才是有益于身体健康,才能促进我们快活长寿。今天,今天就要跟大家讲解一下如何维持健康的心态。 “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灵枢·天年》)故养生尤重调神。调神的方法,除四季调神外,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0 | 浏览:118| 阅读全文
2014-12-23 10:08:51
论坚持与变通
坚持与变通,其不同处正在对于生活的态度。坚持源于信念,多从过去走来。经验在那儿,曾经的经历告诉过我,只有坚持才有可能实现目标;坚持有一股劲,百折不回;坚持有一种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0 | 浏览:191| 阅读全文
2014-12-04 14:54:54
长期不良情绪容易导致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情志内伤是郁病的致病原因。但情志因素是否造成郁病,除与精神刺激的强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之外,也与机体本身的状况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说:“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说明机体的“脏气弱”是郁病发病的内在因素。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0 | 浏览:141| 阅读全文
2014-12-03 15:21:09
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郁证由精神因素所引起,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由于本证主要由精神因素所引起,精神治疗对于本证具有重要意义。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说:“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努力解除致病原因,使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对促进疾病的好转乃至痊愈都县有裨益。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0 | 浏览:130| 阅读全文
2014-12-01 09:03:30
善良也是防病良方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一天一苹果,疾病远离我”等流传已久的防病良方广为人们所熟知。但其实,心理上也有这种神奇的防病“药方”。最近,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心存善良能提升机体的抗病能力,其在减少心脏病发作风险方面的效果堪比阿司匹林。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0 | 浏览:141| 阅读全文
2014-11-24 15:32:49
负向情绪会抑制人体的“自调机能”
养生要从解放、保护、促进自我调节机能入手,凡是抑制、干扰、消耗、破坏自调机能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都应该避免,其中负向情绪会干扰抑制自调机能。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0 | 浏览:68| 阅读全文
2014-11-24 15:15:03
养生要修德、修心、修性
养生就是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促进经络气血运行,激发、促进、推动人体的自调机能,进而起到调节身心、促进健康的作用。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0 | 浏览:108| 阅读全文
2014-11-20 14:52:20
身心平衡是健康的基础,也是健康的重要标志
纵观《黄帝内经》全文一百六十二篇,其核心思想就是“阴阳平衡观”和“整体观”。“阴阳平衡观”成为后世养生保健及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黄帝内经》指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认为只要仔细观察阴阳的所在而加以调整,使人体各种功能维持正常的相对平衡状态,就是健康,如果失去平衡,就是害病。这就告诉我们,平衡是健康的基础,也是健康的重要标志,失去平衡将失去健康,甚至引起疾病。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0 | 浏览:211| 阅读全文
2014-11-13 15:15:35
心态决定健康: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
当代医学、心理学证明,在许多心身性疾病背后,从消化系统的许多疾病到心脑血管疾病等等,往往与长期的不良情绪有关,比如愤恨、责备、懊悔、敌意、焦虑、忧郁等。中医理论的奠基著作《黄帝内经》也认为:不良情绪直接导致人体的气机紊乱,并能直接伤及内脏。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0 | 浏览:134| 阅读全文
2014-10-29 10:12:43
不良情绪会导致人体气机紊乱伤及内脏
中医理论的奠基著作《黄帝内经》认为:不良情绪直接导致人体的气机紊乱,并能直接伤及内脏。“气机”是中医术语,简单地说,“气机”就是“气的运动”这4 个字的简称。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0 | 浏览:152| 阅读全文
2014-10-29 09:40:24
强迫症,你了解多少
总觉得手不干净、老认为门没锁好、反复查看垃圾桶……上述症状困扰着不少现代人,当事人总会或无奈或自嘲地说一句“我有强迫症”。其实,这些小“怪癖”只算得上是强迫行为或强迫观念,不能算强迫症。真正的强迫症是什么呢?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0 | 浏览:129| 阅读全文
2014-10-27 15:04:21
抱怨多伤身体伤肠胃(转自人民网-健康时报)
抱怨多自己身体不好受,时间长了容易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不让抱怨伤害自己,学会与人为善、换位思考,遇事多为别人着想,看人看事多看正面、多看阳光之面;努力做一个心里充满阳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