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4 16:46:51
读“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续
俗话说“想就是招,怕就是惹”。导致疾病的原因众多,精神心理因素所占比例很大。“杯弓蛇影”的故事就是典型代表。“气出于脑,即不邪干”的意思就是人要有坚定的信念,不要疑神疑鬼、杞人忧天,应该保持良好轻松的精神状态,否则自我暗示,胡思乱想,外界一切不良信息容易对人体、特别是对大脑干扰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0 | 浏览:128| 阅读全文
2016-02-04 16:37:18
读“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句话一直以来是养生学中精神养生的总原则和目标,即是说,人的精神如果能守持于内而不耗伤,那么疾病又从何而来呢?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0 | 浏览:136| 阅读全文
2016-02-04 14:39:35
过度思虑容易耗伤心神,导致心神失养
中医认为,人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平日爱操心、思虑过多的人,最容易受害的是脾脏,导致心神失养。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0 | 浏览:127| 阅读全文
2016-02-04 10:34:08
有好的心态才有好的状态
生活与工作中,有的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有的人暮气沉沉遇事消极,状态的不同,源自于心态的不同。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3 | 浏览:266| 阅读全文
2016-02-04 10:27:35
心越宽幸福越多
人生,要面对自己、他人和自然。自己是最大的对手,他人会影响你的生活,自然是无法忽视的存在。心宽之人,承认自己有弱点,明白他人没有义务向着自己,懂得顺应自然。顺其自然,随缘自在。心如荷塘,越大,眼中污垢越少;越宽,心里幸福越多。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0 | 浏览:173| 阅读全文
2016-02-04 10:11:22
平安、健康、快乐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前段时间,看到本地某高校大三女生跳楼事件的消息,这个消息后来在网上激起了层层波澜。再读一年即将完成学业的天之骄子,为什么要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呢?网传是因为监考老师当场撤卷,还有的说是为情所困,不管什么原因,都不应该草草结束自己的生命。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0 | 浏览:113| 阅读全文
2016-01-18 10:38:32
读“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之二解释
《论语》上记载说,有一天孔子让弟子颜渊、子路谈谈各自想要做个什么样的人,谈完后,子路便问孔子有何想法,孔子只简单地回答了三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0 | 浏览:170| 阅读全文
2016-01-18 10:34:35
读“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0 | 浏览:153| 阅读全文
2016-01-10 17:49:02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此联为明代御医龚廷贤《摄养》诗的首联,上联告诫人们注重保养人体的“精气神”。下联是说保养精气神的主要法则。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0 | 浏览:174| 阅读全文
2016-01-10 17:35:59
读养生名言“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
《太平御览》中记载:“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守,养生之本也。肥肌肤,充腹肠,供嗜欲,养生之末也! ” 几句话道出了养生的真理:治理身体,最好的是保养精神,其次才是保养形体。言简意赅地论述了神与形的关系,指明神清意平则身体气血平和,一语中的,强调保养精神才是养生之本。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0 | 浏览:175| 阅读全文
2015-12-08 08:57:08
王坤山谈胃肠道其实是有“感情”的器官
肠道内充满了各种细菌,由于肠道免疫系统在不断地工作,令免疫细胞身经百战,足以应付日常的细菌感染。另外,胃肠道也是有“感情”的器官,它们的蠕动尤其是各种消化腺的分泌,都是在神经内分泌系统支配下进行的。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0 | 浏览:221| 阅读全文
2015-11-30 15:12:39
盲人调律师陈燕的励志人生:看不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一颗追求光明的心。
作为普通网友和公众,尤其是一些年轻人,真的可以在陈燕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首先来说,一个盲人能够做到的事情,我们作为正常人为什么做不到?为什么不能比她做得更好?当然不是因为我们笨,而是因为我们没有付出她那么多的努力。陈燕的成功,与其说是天赋秉异,不如说是长期训练的结果,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0 | 浏览:238| 阅读全文
2015-11-27 08:24:49
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情志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黄帝内经》指出:许多疾病,是因为情感气机失调而发生的。有权威中医指出:情志,一般的情况下不会引起病。人都会有七情,七情在一般情况下对人体无害,是正常的。但是,七情如果太过剧烈,或者持久太久,它就成为病了。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0 | 浏览:120| 阅读全文
2015-11-27 08:11:28
学习《黄帝内经·养生》:调情志 重养德
讲究养生之道,必须注重道德修养。养生贵在养性,而养性首先即要养德。古代学者早就提出“仁者寿”的理论。孔子在《中庸》中提出“修生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即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才能获得高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