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博客

我的故事我讲述

《弟子规》精选: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称赞别人的美德,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因为别人知道你在宣扬他的美德,就会更加勉励自己行善;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到处宣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这是最坏最恶的一件事,这是最大的过失。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调整自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对于0—6岁的儿童,品格与行为习惯的塑造比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因为品格是孩子一生成功的基础,能力是其一生成功的必要因素。儿童品格基础和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而知识和技能却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吸收与更新。

钱品某种意义上反映其人品

钱品,简言之就是一个人对待金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钱品是相对于人品而言的。广义的钱品是指人对待金钱的态度。狭义上的钱品纯粹就是指借钱与还钱的态度。一个钱品好的人,是懂得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的道理的,他无论是处于怎么样的困境,都会恪守这个原则,不轻易的向朋友开口借钱,但是一旦借了别人的钱会遵守自己的承诺按时还钱。

孩子性格培养比知识的灌输更重要

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进行很多知识上的教育,其实,给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性格,要好过知识的灌输。而孩子性格的发展和形成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制约,但后天环境影响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赏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蕴含的人生哲理

《题西林壁》北宋诗人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我运动,我快乐

我运动,我快乐,我享受,我健康,抓住生命中最美好的,在运动中回归一份宁静、简单而又充实的生活,让自己拥有健康的体魄,宁静的心灵,充实的生活,快乐每一天,让所有的阴霾都过去,就像落叶一样完成了它的使命,开始回归泥土的怀抱。 

头疼脑热按虎口(经络养生)

手阳明大肠经简称大肠经,起于食指外侧末端,经过手背沿手臂外侧上行至肩部,转向后与督脉在颈后相会(如图实线),再转向前一路下行,经过胸腔、腹腔,最后进入大肠(如图虚线)。

4步养出好睡眠(传统养生法)

中医认为,睡眠的目的在于调整阴阳平衡,储备生命能量,是养生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睡眠不好,人的阴阳失调,必然造成精气亏损,影响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因失眠而苦恼的人,不妨在生活细节方面加以调整。

汤水养胃要“踩点”(传统养生法)

汤、粥、羹、汁等作为中医药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受到养生学家的重视。它们制作简便、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特别适合幼儿、老年人和身体虚弱的人。如果注意“按时、按点”,在最佳时间选用最合适的汤水,还能锦上添花,化日常饮食为“养生药膳”。

脾胃病盯上坐班族(中医讲坛)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很多人却只图嘴里痛快、眼前舒服,忽视了这个“后勤部”,特别是一些工作繁忙、压力大的白领、精英,胃疼、胃胀、反酸、烧心、便秘等消化系统不适,几乎成为家常便饭,去医院检查,又常常查不出器质性问题。据统计,几乎所有人在一生中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而查不出病变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占消化道疾病的20~40%。事实上,在中医看来,很多脾胃病都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最常见的有以下3种。

养生入门顺应四季变化(贺娟 正解内经)

我们的祖先对自身生命的珍爱,首先表现为对大自然的尊崇和敬畏。《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道:“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懂得顺应四季的变化来保健,便是养生“入门”了。

《弟子规》精选: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弟子规》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纵然是小事,也不要擅自做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也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而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弟子规》精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弟子规》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话说多了,大部分都是废话,不如少讲几句,避免过失。说话要恰到好处,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不着边际、没有根据的谎话,终有被识破的时候。

《弟子规》精选: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弟子规》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受人恩惠要常常记在心里,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如果不小心和人结了怨仇,应请求他人的谅解。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耿耿于怀这是对不起自己、自己糟蹋自己,何苦来呢?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我们的心情多舒服啊!

《弟子规》精选: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弟子规》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当我们要用别人的东西时,一定要先经过主人的同意。如果事先没有经过主人的同意就擅自动用,这种行为就叫作偷盗。

[135/211][<<][130][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