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博客

我的故事我讲述

六款有益身体健康的补脾、补肾食物

补脾、补肾的方法很多,药补不如食补,推荐六款补脾、补肾食物,有益身体健康:

低血压患者别吃太饱,小心“饭后低血压”,脑供血不足

低血压是在体循环的的状态下,人的血压值达不到血压正常值而产生的机理变化,一般低血压不被人所重视,所以长期以往一旦发作突发性低血压后果严重,往往往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心肝脾肾等脏腑得不到血液的供养,轻者产生的四肢无力、精神疲倦、健忘、头晕、头痛、心悸、失眠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心脑血管疾病。

年轻人更要警惕低血压来袭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一般认为成年人肢动脉血压低于 12/8 kPa(90/60 mmHg)即为低血压。年轻人若无故出现了头痛头晕、胸闷气短、精神不振、睡眠不良、胃口不好等低血压症状时,不能大意,要马上去医院就诊,确定是否患上了体质性低血压。年轻人患体制性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久坐不运动,二是营养吸收不均衡。

低血压患者的饮食疗法

一部分低血压患者是由于体质不好营养不佳所引起,因此饮食疗法在这部分低血压患者的防治中尤其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方法简而言之可概括为怎样吃,吃什么。

在四对矛盾中平衡养生(中医讲坛)

《黄帝内经》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阴阳平衡、脏腑器官协调运作,才能精力充沛,邪不能侵,健康长寿。《周易》指出“动则生阳,静则生阴”,适当活动有助于增强人的精神,提高效率;合理静养则可以减少人体消耗,保证生机源源不断。因此,均衡、适量是养生保健的重点。所谓“养不离用,用不离养;养用合一,善用善养”。这里的“用”指身体的体力和脑力活动过程,“养”指劳动和锻炼之后的休养恢复过程。“用得是否得当”与“养得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人体的正常状态和身体健康。具体来说,可以从平衡以下4对矛盾开始。

话说“人过三十无少年,人过三十天过午”

回头掐指算算,从上大学至今,自己在外单打独斗将近二十年头,难怪已到而立之年!不免感慨:岁月不饶人,人过三十无少年,人过三十天过午。过去的精力如此之充沛,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累,可如今倘若中午或晚上休息不好,下午倦意浓浓,哈气不断,困得不得了,弄不好头疼找上门来。你说,过去不知疲倦的精神和劲头哪去了?

对症下药,赶走疲劳(小方治大病)

“忙忙碌碌一整天,一身疲劳睡不醒”困扰不少上班族。中医认为,若人体的气血阴阳虚衰或不足,正气失去平衡,轻则疲劳,重则得病。根据症状,疲劳大致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这里有几个小方子,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使用可增强人体活力,缓解疲劳。

五线谱常识简介

文章简要介绍五线谱常识如高音谱号、低音谱号、全音符、二分、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音符的节奏型、休止符、圆滑线、连音线、一度至八度的乐理知识及升降号、基本三和弦和七和弦等。

如何解决家长打骂孩子的情绪失控问题

在很多家庭中,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家长,他们在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上往往比较单一,非打既骂的现象比较普通,面对一天天在长大的孩子,很多家长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

打骂教育,是家庭教育之下下策,不可取。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文章介绍了打骂教育的危害,父母打骂教育孩子的几方面原因,父母怎样取代打骂的教育方式,父母在教育孩子的禁忌,父母教育孩子三十六计。

白发变黑发4大实用妙方(小偏方)

每个人都不想顶一头白发,或过早出现白发。那么,如何预防白发的出现或使白发变黑发呢?中医认为,想使白发变黑发,不妨通过食疗、按摩等中医方法来实现。下面为您介绍4大实用中医妙方。

中医药膳食疗如何调理脾胃-砂仁妙用(小偏方)

药膳是中国传统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人们逐渐了解了哪些食物有益,可以进食哪些有害,不宜进食。通过讲究饮食,使某些疾病得到医治,而逐渐形成了药膳食疗学。

脾胃虚寒者春季养胃、防范、食补、外治要点

春寒料峭。阳春3月时冷时热,往往是胃肠病的多发季节。中医专家提醒,早春时节,虽然天气开始变暖,但昼夜温差较大,天气多变,时有寒潮过境,如果忽视自我保健,极易引发胃肠道疾病或胃病复发。因此,防病的首要措施就是防寒,包括防止受寒和过度的饮食生冷,防止腹部受凉。另外,选用一些暖胃的药膳调补脾胃也是不错的方法。

脾胃虚寒、腹泻者不宜多吃蜂蜜

蜂蜜性质比较温和,稍微偏凉,滋阴润燥,所以是一种很多人都能吃的滋补品。特别是容易上火、经常便秘的人,喝蜂蜜很有好处。然而对于脾胃虚寒、容易腹泻的人来说,最好是尝试着吃一点,不宜多吃,尤其在空腹的时候。如果吃蜂蜜后会加重腹泻症状,要避免继续食用。

话说“百病生于气”

“百病生于气”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这里的“气”本义指人体“气机”,具体来说有9种状态,分别是“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劳则气耗,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总称“九气为病”。其中,“怒”排在第一位,对人体气机的影响最大,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疾病的发生确实与生气有关。

[124/205][<<][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