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博客

我的故事我讲述

“六君子汤”调慢性胃炎

江西读者徐先生推荐:妻子患有慢性胃炎多年,稍微吃些辛辣食物或没有按点吃饭就会复发。后来听说有一味方子比较有效,妻子喝完后,胃炎确有好转。具体如下: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干姜3克,炙甘草10克。用1升水,煎取450毫升,每日一剂。早中晚3次,饭后半小时服用。请专家介绍此方药理。

中药最怕“补”过头

中药治疗疾病,主要依靠其“偏性”。所谓“寒者热之”、“热者清之”、“虚则补之”等,讲的就是利用药物偏性调节人体机能的平衡,达到帮助机体恢复健康的目的。但过量用中药时,“偏性”却可能变成“毒性”。

气血不足6个表现,4招调理好气血

气血不足,即中医所说的气虚和血虚。气、血来源有二:一是先天之精气,即父母的先天之精;二是后天之精气,即脾胃运化的水谷与自然之精。气推动血液运行,血作为气的载体,气血相互滋生,气虚则血少、血少则气虚。从外表来看,以下几个表现可以帮你判断是否气血不足。

84岁中医泰斗的养生三字经

84岁高龄的夏老能够精神矍铄,依然奋战在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是因为在日复一日的工作和生活中,他始终坚持着一些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原则,记者将其归纳为“养生三字经”。

香砂六君丸与香砂养胃丸区别

香砂六君丸,其实就是在中医名方“六君子汤”,即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的基础上添加了木香和砂仁,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气滞湿阻引起的消化不良、不思饮食、面色萎黄、嗳气呕吐、大便溏泄等症状。而香砂养胃丸的配方中则又添加了枳实、厚朴、香附、豆蔻、藿香等中药,加强了行气、温中、化湿的作用,比香砂六君丸的药性更温热一些,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消化不良、胃部不适或隐痛、吐酸水,不思饮食等症状。

经常口腔溃疡应该提高免疫力

现代医学认为,经常口腔溃疡首先与免疫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有的患者表现为免疫缺陷,有的患者则表现为自身免疫反应,也就是由于各种因素,使人体正常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抗原,产生免疫反映,而引起组织的破坏而发病。到底经常口腔溃疡有哪些原因呢?概括起来如下几项:

如何理解脾主运化和脾气主升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主运化及主肌肉的功能。这是指脾能够消化饮食物,并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运送到周身各脏腑及肌肉组织当中,起到滋润和营养的作用。脾的这种功能,中医学将其归属为土,因为“土”可以生养万物,而脾化生的气血可以滋养人体的五脏六腑及四肢百骸。人出生以后营养物质的来源全赖于脾,因此,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中成药香砂六君丸的来历(罗大伦的博客)

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说,此方调理“ 脾胃不和,不进饮食,上燥下寒,服热药不得者。”这里面他说到了“上燥下寒”这种症状,这就是今天我们说的上热下寒,有的人脾胃之气不能上下运化,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导致心火在上,不能下降,则上焦越来越热,而肾水不能上承,则下焦越来越冷,此时,一服热药温肾,则上面嘴起泡了上火了,可是服用清热的药物,则下焦更冷,简直无奈,朱丹溪先生的意思很清楚,此时可以服用六君子汤,交通上下,让脾胃气机上下通畅,则上不热,下不凉。

话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四季脾旺不受邪”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强壮的正气存在于我们的身体之内,任何邪气都是不可能侵犯的,而邪气之所以能够侵犯人体,一定是正气虚弱的原因造成的。而脾是我们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的功能健旺,则我们的正气强盛,身体自然健康。

再谈养血妙方玉灵膏

王孟英的玉灵膏,是我特别推荐的养血的方子,王孟英说“玉灵膏一名代参膏。具体制作方法,就是龙眼肉十份,西洋参一份,两者搅拌均匀,然后,放到一个碗里,上锅隔水蒸,蒸到四个小时以上(推荐蒸十个小时以上)。然后,每天一调羹,开水冲泡服用。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积食?

文章介绍了孩子积食的常见现象,不妨日常注意一下,尤其是第4、7、9条:

话说中医“积食与高烧”的关系,中医说的积食到底是什么?

有的时候,孩子发烧,怎么用退烧药都无效,到了中医那里,中医一看,孩子积食了,于是开些消食导滞的药物,很平淡的焦三仙什么的,结果立竿见影,孩子的烧马上就退了,所以有经验的中医大夫,在看孩子的病的时候,总是要观察一下孩子是否有积食,因为这往往是引起孩子其他病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脾胃虚寒的食疗方

中医的寒证大体分为外寒、内寒两大类,外寒由于感受外界的风寒所引起,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风寒感冒,麻黄汤就是治疗外寒的代表方。内寒由于人体的阳气不足引起,阳气不足,不能温煦机体,人就会怕冷、乏力困倦、精神不振、大便溏泻、小便清长等等,根据所虚的脏腑不同,又有脾阳虚、肾阳虚、表阳虚等区别。谈到脾胃虚寒证,轻的我们可以采取食疗,又可以预防脾胃虚寒的发生,在此介绍一些脾胃虚寒的食疗方给大家。

中医阴阳的辨证关系及阴阳五行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如同计算机二进制一样,阴和阳表示两种抽象的基本状态,或者是“相”,其描述的是万事万物的固有属性,即没有不属于阴或阳的既存事物存在。但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中医中阴阳不是孤立的,其既对立,又统一,同处于辩证统一体中, 阴阳作为对万事万物固有属性的描述,其虽然高度抽象,但同时又非常具体。

浅谈从脾论治高血压

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功能衰竭,迄今为止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根据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多将其归属于“头晕”、“头痛”、“眩晕”等疾病范畴。

[19/71][<<][10][11][12][13][14][15][16][1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