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博客

我的故事我讲述

中医术语: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黄帝内经·素问》曾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语强调了饮食失节的致病因素,因此,人们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可节制饮食或过度饮食。

爽口物多易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健康箴言)

宋代养生家陈直曰:“爽口之物终必作疾,快心之事过必为殃”。因为自己的饮食偏好,所以才有导致疾病的发生,而最终导致疾病的是你所喜爱的那种食物。

七情要调和,饮食宜清淡,五味不宜过

前文讲到,调和七情,防百病。调和七情,保持体内阴阳平和,对身体健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七情调和可以避免七情过度所导致的各种疾病,有益于健康长寿,这是中国养生之道的重要内容。酸、苦、甘、辛、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5种味道,同样五味太过对人体都是有害的,轻则发病不适,重则损脏折寿,所以我们应该加以足够重视,合理适量食用五味。合理的五味饮食有利于人的健康,若食有偏味,就会适得其反。

做情绪的主人:消除焦虑的三步程序法

焦虑是一种类似于担心害怕的情绪体验。对于焦虑者来说,往往并不是已经身临困境或危险的境地,而是预感到有什么不安的事情将要发生,或者对事情可能出现的各种后果把握不定。消除焦虑总共分为3个步骤:

忧排开,愁化解,心胸也就自然宽

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花了40年的时间,对204名成年人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在21~46岁期间,精神舒畅的59人中,只有2人在53岁时身患重病,其中1人死亡。而在同一时期,精神生活不舒畅的48人,竟全部在55岁以前就已死去。长寿学家胡兰夫德说得好:“在对人的一切不利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了。” 这样看来,我们一定要特别警惕不良情绪。但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个人生来就有得道高僧那般的觉悟,忧愁焦虑一上心头,挡都挡不住。此时我们该如何排忧解愁呢?诀窍有四:

和悦人生,调和七情,防百病

正常范围内的情绪波动并不伤及人体,如果精神刺激过度,常可引起体内阴阳、气血以及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疾病。清朝的养生家石成金主张“说七情,和悦人生”,以防患七情失调于未然。说七情就是不以外界的刺激而使七情波动起伏,使七情始终保持平和的状态。和悦人生就是以平和愉悦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际遇和人际关系,以使自己的七情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不使体内阴阳失调。对七情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摄,使其保持平和,是养生的重要方法。

过度贪凉伤阳气(24节气养生操)

满时节,自然界的阳气开始逐渐旺盛,若此时顺势提升心阳之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时若人体心阳不振、气虚血亏,或者情绪激动、劳累、受寒等,会造成气滞血瘀。由于心与小肠相表里,心血瘀阻不仅经常出现肩背疼痛,也会影响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

水果当饭吃,容易体寒

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有条件每天吃水果了,可以为身体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但是,在以瘦为美的现代,某些以减肥为“终生事业”的人竟然拿水果当饭吃,还美其名曰“营养又健康”。殊不知,水果大多性凉或寒,虽然有养阴之功,但是易伤人的阳气。如果拿水果当饭吃,生冷、生湿就会伤害脾阳。

常练四梢通气血(中医讲坛)

树木的营养是从树根运送到树梢,根部的营养最充足,树梢则容易因供应不足而枯黄。人体也不例外,也有根和梢之分,以上面举的例子,手指是梢,肩臂就是根。当机体的气血不足时,首先要保证根部的供应,末梢可能就顾不上了,怎么才能使末梢的功能不退化呢?

黄芪猪肚汤补气虚(小偏方)

黄芪用于治病效果显著,用于日常保健也可建奇功。中医认为,黄芪不仅可以补气,还可以固表,平常使用能滋补强身,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值得称道的是,黄芪“喜欢”扶助弱者,如感冒后、长期被慢性病困扰的人。我就经常给这些体质虚弱的人推荐砂仁黄芪猪肚汤。砂仁6克,黄芪20克,猪肚1个。猪肚洗净,将砂仁、黄芪装入猪肚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中医认为,砂仁能行气和胃,黄芪补气升阳,猪肚健脾胃、补虚损。这个砂仁黄芪猪肚汤,可以益气健脾、消食开胃,非常适合平常不欲饮食、胃胀胃痛的慢性胃炎患者服用。

人体像一部蒸汽机车,再说阴虚火旺

中医的理论多来自于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取象比类,是最常用的方法。如果你把人体想像成一部蒸汽机车,你就会明白阴虚火旺的病理。

阳虚体质易生寒湿之病机

摘要:在人体,如果肾阳足,没有亏虚,或亏虚不重,则下半身湿邪会被肾阳蒸腾,化为气而上升,在人体进行循环;如果肾阳虚衰,就好比这冬天挂湿毛巾一样,湿邪盘踞下焦了,有些阳虚体质的人则“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夜晚卧床休息,处于人体最下端的地方就不是双腿了,而是与床面接触的部位。按照“湿性趋下”,应当是与床接触的部位会不舒服啊!温补肾阳是治疗寒湿证的关键。地上的水,太阳照射后不就化为了水蒸气,向上升成为云彩吗?人体也是这样的,只要肾的火力足了,双腿就不怕冷,下面的寒湿就会化气上升了。

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是我国民间对疾病的一个较为夸张的描述,因为事先不是很注重预防,所以发病是“病来如山倒”,而治疗疾病就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比患病时自然显得“病去如抽丝”了。 在此,对“病来如山倒”补充一点我的看法:

肠鸣中医医理分析

当肠内菌群失调,使各种细菌在肠内发酵,产生了大量的气体,使得胃肠内内容物产生幅度过大,或超出常规的移动,所以就会出现肠鸣。其病因主要是消化不良,肠道产气过多,且循环不顺畅。肠鸣主要跟消化功能衰退有关。

中医云雾移睛,西医玻璃体混浊简介

云雾移睛是指眼外观端好,唯自觉眼前似有蚊蝇或云雾样黑影飞舞飘移,甚至视物昏朦的眼病。《银海精微》称之为蝇翅黑花。《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始称云雾移睛。其病变在神膏。相当于西医学之玻璃体混浊。常由葡萄膜、视网膜的炎症、出血、退变,以及玻璃体的退变等引起。

[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