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博客

我的故事我讲述

吃人参不如睡五更(传统养生法)

睡眠是人对自然界昼夜节律的一种生理适应。睡眠时,人的基础代谢率下降,能有效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近年来的许多调查研究发现,长寿老人多有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提示睡眠与长寿有很大的联系。正如唐代医家孙思邈所说:“灯用小炷,节爱精神。”睡眠充足的人,就像那用小炷的灯一样,能更长久地燃烧。

“双子粉”缓解少白头(家庭疗法,小偏方)

沈阳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蒋宏点评:女贞子,性甘、平,味苦,归肝、肾经,属于补益类药,可以补益肝肾、强腰膝、乌须发。巨胜子又称黑芝麻,属于补阴药,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可以补益精血,临床上常用于精血不足引起的须发早白。两种药材如果合并对于缓解肾虚导致的少白发有不错的效果。

3类养生茶不宜常喝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日益关注,养生保健茶逐渐走进百姓生活。如果上火了,咽干嗓子痛,有些人知道马上泡点菊花、金银花茶,喝下去苦中有甘,可以有效缓解症状。然而,要让养生茶真正起到养生作用,还是要根据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来调配,不宜长年不变地饮用一种茶。下面几类养生茶不宜常喝。

记住一首“不气歌”(诗话养生)

气,在中医理论中属于非常重要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最基础的物质之一。人体内气机调畅则身体健康,气机不和就会出现身体不适。中医认为,七情内伤是导致身体疾病的重要因素,而七情之中的怒,即生气,最容易引发疾病。《素问·举痛论》中说:怒则气上。人如果大怒就容易使体内之气向上,血液上涌,临床表现为头晕、脸红目赤,甚至突然晕倒、不省人事。好生气的人往往肝气郁结,体内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变慢,进一步诱发多种急慢性疾病,常见的有高血压、中风、肿瘤、甲亢、抑郁和焦虑等。这些疾病一般治疗效果差、疗程长,给家庭带来负担。

看头发,知气血

润泽、浓密的秀发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然而少有人知,头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其实能够反映人体内的气血是否充盈。古代中医将人的头发称为“血余”,认为“发为血之余”,即头发乃是血的延续,头发的荣润依赖于肝肾所藏的精血。

急咳治肺,久咳养肾

夏去秋来,咳喘病人逐渐增多,慢性咳喘常常复发加重。对于咳嗽,中医一般采取治肺的方法,比如清肺化痰、宣降肺气等。但若咳喘日久,尤其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基础病的患者,养肾也是不能忽视的,因为“肾为气之根”,采用“急时治肺,缓时治肾”的方法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

常按脚心壮腰膝

足底按摩是一种历史悠久、简便易行的自我保健法,受到历代医学大家的推崇。药王孙思邈的长寿秘诀之一,便是每天揉按脚底,重点在涌泉穴。

入秋养生6要诀:“养收”是总的原则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期。因此,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下面6个要诀:

豆蔻减轻胃胀积食(名中医的小药方,小偏方)

我外甥5岁时经常腹胀、食积,还吐酸水,我妹妹总是急得不得了。后来,我就教了她下面这个小验方:

脾胃不好,梳发际

中医学认为,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聚于头部,通过这些经络,气血通达全身。人体肾、肝、心、脾、脑等组织器官因此与头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7类人秋季少吃姜

中医认为,过量食用煎炒燥热的食物,会出现口渴、口苦、口干等症状,即是胃受了热邪。由于生姜性温,胃热者吃姜后会加重原症状,故不宜食用。

看舌头为自己诊病

在中医诊病的“望、闻、问、切中”,“望”是最重要的,而最能表达疾病状态的就是舌头。因此,中医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舌头,即可从中捕捉一些健康信息。“望”舌头可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伤害肾的八个坏习惯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它决定着人身体的强弱和生长发育状况。可是日常生活中,肾也有自己最怕的敌人,以下的坏习惯就尤其要避免。

吃中药,时间有讲究

许多老人喜欢服用中药治病。不过,想要发挥药效,需要注意用药时间,不同类型的药物服药时间也不尽相同。

眼睛最爱七大营养(食疗)

可以说,眼睛是人体最受累的器官之一,它的体积虽然不大,但其精密性和对营养物质、氧气、血液的需求不比任何器官逊色。因此,想保护好眼睛,还要讲求科学饮食。那么,眼睛究竟喜欢哪些营养素呢?

[118/211][<<][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