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博客

我的故事我讲述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培养下一代)

孩子是父母精血的结晶,从生命之初,就自然承继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特征,无论是身形外貌还是性情禀赋,从孩子身上总能看到父母的影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更是对其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人,也是他们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孩子在许多方面都在遗传或复制父母的特征,就像面对一面镜子,父母每做出一个动作,孩子总能反射出这个动作的影像。

《弟子规》全文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7岁前让孩子学规矩(培养下一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生活的许多方面,父母既是孩子的榜样,又扮演着孩子面前的一堵墙,帮他们设立边界、修正行为偏差。孩子会把从父母身上看到、学到的规矩,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行为习惯。当孩子升入小学,开始真正的校园生活,哪些规则的建立能帮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开始新的人生呢?这里向父母们提出7个建议。

阿甘讲座-卓越孩童家庭教育的关键-观后笔记

关注家庭教育和孩子培养的朋友,不妨看看下面视频节目:卓越孩童家庭教育的关键,共五集。让我们一起共同进步,做好父母,育好英才。愿天下父母皆能欢欣,愿天下儿女皆成栋梁!

怎样学习更高效

学习成绩是否取决于智商?熬夜背书是否有效?许多学习经验就像偏方,有没有效只能靠主观感受。英国心理学会“研究摘要”网站总结全球7项学习心理学研究,用科学的研究结论教给你,怎样学习更高效。

好父母做到三多四少

一个好父母不仅要做到关心孩子的身体、营养和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能成为孩子的精神导师,为孩子提供丰沛的精神营养。具体的衡量标准是:面对孩子时,你是否能做到“三多”?是否能克制自己的习惯尽量做到“四少”?

五句话打击孩子积极性(猜透宝贝)

家长都希望孩子好好学习。但家长如果激励不当,反而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最近,日本教育专家中田绫美撰文,介绍家长在激励孩子学习时要少说的五类话,可供参考。

运动跟吃饭一样重要(培养下一代)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可在家长眼里,“动”就意味着麻烦、危险、细菌和疾病,于是很多孩子的运动时间被安静的“智力活动”所取代,智能玩具、电子产品充斥着孩子的生活,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全身性运动渐渐缩减为眼球、手指的微动。可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运动、玩耍才是最重要的事。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周念丽老师指出,对孩子来说,运动跟吃饭一样重要。运动量小、运动能力下降,是如今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

批评孩子别犯四种错

批评孩子在所难免,但如果批评方法不当,反而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日本幼儿教育专家立石美津子在其著作《幼儿学前阶段家长禁做的115件事》里介绍了4种错误的批评模式,家长们要引以为鉴。

家庭风气与教子成才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些家庭虽然物质条件十分优越,但子女反而没出息;相反,一些家庭物质条件虽差,但子女个个成才。究其原因,可以用4个字来概括:家风不同。因而,在现代家教中,家长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营造一种有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家风。

专家谈家庭教育(转)

文章简要介绍了什么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家庭教育的误区等。

学会做“学习型父母”

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给祖国培养出忠诚儿子的父、母亲,是给自己立下了活生生的不朽的丰碑”。现实生活中常有一些父母对教育子女束手无策,许多实例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个父母都会教育子女。有的家长只知道让孩子吃好、学好,放松了心理疏导,忽视了健全人格培养。

谈谈怎样进行小学生家庭教育(转)

小学阶段的教育,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否认智力因素的差异以及遗传因素,但是,一般来说现在的孩子都比较聪明,为什么同是一个老师任教,有的成才了,有的没有成才,有的发展全面,有的发展不均衡,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差异所造成的。凡是家庭教育抓的好、科学,孩子成长和发展均好,反之,家庭教育抓的不好,父母只顾自己的安逸,或者忙于其他事务,顾不上管理教育自己的孩子,忽略了教育的季节,结果孩子的进步就慢,学习就差,甚至变坏了。

家庭辅导常见三种类型

小学生的家庭辅导,故名思意就是指家长对孩子的家庭学习(包括书面作业和温课复习)所进行的一定常规管理。这种常规管理,要求家长对孩子的家庭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过问和适当的督促,指导孩子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力所能及地给他们解答一些疑难问题等,目的在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不断进步,健康成长。经过调查研究,会看到家长们对孩子的家庭辅导,其认识、态度和作法,是不尽相同的。实际上,客观地存在三种类型:即包办型、放任型和引导型。

教育孩子试试“三心二意”

让孩子读好书不是父母的唯一责任。千禧年出生的孩子被贴上了“溺爱的一代”的标签,被认为自理能力差、情绪控制能力差、责任感差……这是谁的责任呢?从父母的角度分析,可归因为三点:1.过度给予;2.过度要求;3.过度保护。蔡绮文建议父母在教育子女时不妨做到“三心二意”。

[13/17][<<][10][11][12][13][14][1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