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苦不苦,要看五十五:人到了55岁,拥有这3样东西是关键
来源:读者 编辑:xjh 2025-10-20
俗话说:“晚年苦不苦,要看五十五。”
55岁,处于50岁知天命与60岁花甲之间,不再年轻,也未到老年。古人对这个时期非常重视,把它视为人生中最重要的“养命期”。因为一个人55岁的生活状态,对晚年的影响很大,它基本决定着晚年的生活状态。要想晚年过得好,55岁你得过得好,这3样关键的东西你得拥有。
1、健康的身体
前不久,在小区里偶遇许久不见的金大叔,我发现他整个人清瘦了不少,看上去更加健朗有精神。印象中,他一直活得比较“恣意”——想喝酒就喝酒,想吃肉就吃肉,始终是大腹便便的油腻形象。没想到老了老了,居然也开始注意起形象来。金大叔笑着叹了口气:“哪是我注意形象,分明是不减肥不行啊!”原来,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让他患上了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还有轻度脑梗。医生警告说,再不控制体重,情况会越来越糟,甚至危及生命。金大叔痛定思痛,开始合理饮食、坚持锻炼,原本凸出的小腹渐渐平坦。不仅形象改善了,身体也康健许多,不再心慌气短、浑身乏力,脂肪肝消失了,血压、血脂都回到了正常范围。金大叔说:“人还是要爱惜身体,尤其像我这样50多岁的年纪。再不注意保护,老了疾病缠身,日子就难过了。”活了半辈子,金大叔总算明白了这个道理。
的确,当身体素质开始走下坡路时,一定要未雨绸缪,及早防护。50多岁拥有健康的身体、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晚年生活才会更有质量。
95岁的“神仙奶奶”盛瑞玲,就活出了让人羡慕的高质量晚年。她面色红润、腰背挺拔、体态优雅,完全看不出已是九十多岁高龄。退休前,她是一名普通医生;退休后,凭借良好体态与形象,她的晚年事业直接“飞升”:做模特、拍广告、上电视,成了一位备受欢迎的“老年明星”。她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拍短视频、直播带货,还在网上分享健康养生、穿衣搭配和仪态美学。不仅如此,她还学油画、参加老年街舞队……晚年生活绚丽充实,让许多年轻人都自叹不如。健康的身体让她的生活多姿多彩,而多彩的生活又让她心情愉悦、身体更棒。
有句话说得好:“身体是1,其他都是0。没有健康,拥有再多也终究是0。”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石。人到55岁,一定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塑造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才是晚年幸福最可靠的保障。
2、翻篇的能力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媳妇,年轻时婆婆待她十分苛刻。丈夫外出打工,她独自在家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从早忙到晚,辛苦不堪。可婆婆从不伸手帮忙,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从不惦记她们母子。她心里委屈,找婆婆理论,非但没能换来半分体贴,反而常被婆婆训斥一顿。无奈之下,她只能默默忍受,日积月累,心里埋下了不少怨怼。多年过去,孩子们都已长大,她的日子渐渐轻松起来。可婆婆年事已高,到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地步。媳妇不得已,只得接手照顾婆婆的任务。但每次伺候婆婆时,她总会想起年轻时婆婆的种种“狠心”,忍不住在婆婆面前絮絮叨叨。婆婆自知理亏,起初默不作声,以为媳妇抱怨一阵也就罢了。谁知媳妇日复一日地埋怨不休。婆婆终于忍无可忍,与她争吵起来。丈夫和子女都劝媳妇放下过去,别再提旧事,可她听不进去,依旧每天与婆婆争执不断。结果婆婆被气得心慌气短、头昏脑涨,她自己也气得高血压发作,心脏病也犯了。
莫言曾说:“世事犹如书籍,一页页被翻过去。人要向前看,少翻历史旧账。”一味翻旧账,就像一次次揭开结痂的伤疤,让伤口反复撕裂,久久不能愈合。而懂得翻篇的人,能及时喊停,让伤痛真正过去。等到再回首时,那些往事只会如“清风拂山岗”般轻轻掠过,不再造成伤害。“文革”时期,杨绛先生遭到批斗,她的同事冀元璋也曾参与其中。后来世事变幻,冀元璋竟也被逮捕,家庭陷入困境。然而杨绛并未落井下石,也没有讥讽嘲笑,反而每月寄钱给他家里,助他们渡过难关。杨绛先生的翻篇能力和人生格局,由此可见一斑。她享年105岁,如此高寿,与她为人豁达、心胸开阔不无关系。
心理学中有个“过道原理”:过道里的感应灯平时不亮,只有人向前走到一定位置,灯才会亮起,否则眼前只剩一片黑暗。同一件事,有人耿耿于怀,在黑暗中苦苦挣扎;有人却淡然一笑,仿佛不曾发生。说到底,是我们的心走到了不同的位置。其实,只要愿意向前多走一步,心中的灯便会点亮,那些挣扎与痛苦自会翻篇,如暗夜般消散无踪。懂得翻篇,是一种气度,一种豁达。在放过别人的同时,更是让自己从伤痛中解脱出来。
3、独处的智慧
前几天,我被一篇文章标题的“6万件快递价值4850万元”字眼吸引住了。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独居老人,2024年突发心肌梗死离世。当社区工作人员打开他家门时,被眼前满屋堆积如山的快递惊呆了。原来,老人从2006年开始网购,可是,老人收到快递从不拆开,而是直接连盒一起堆放在家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快递堆积得越来越多,最后,拥挤得连老人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了。他只好蜷缩在楼道中,睡在破旧的行军床上。这一睡就是3年,直至老人离世。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老人的行为会如此奇怪。有心理专家分析:老人奇怪的行为背后,其实是他极度的孤独感。原来,老人的妻子在十几年前去世了,唯一的儿子一直居住在国外,一年也很难回来一次。老人只有寄期待于网购,可是随着快递拆开,那种欣喜与期待很快就会消失。他真正喜欢的,不是买了什么,而是从购买到收货的这个过程,让他有所挂念、有所期盼,能短暂地消除内心的孤独感。于是,老人只买不拆,不管是黄金、手表,还是古董、字画,不管是多好的东西,他从未拆开看过一眼。明白了老人行为背后的真相,我不禁对老人充满了同情。有人陪伴固然是好,可当爱人不在,子女远离,如这位老人一样,到底该如何生活,才能不感到孤独呢?
有这样一位老人,虽是孤身一人,可依然活得丰盈自在。在贝尔加湖畔,有一座每年有一半时间被冰雪覆盖的岛屿,岛上住着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柳博夫·莫尔霍多娃。十几年前,丈夫去世后,她没有选择跟随儿女住在繁华的莫斯科,而是依旧住在这个人烟稀少、冰天雪地的世界里。在别人看来,老太太居住环境太差,且常年无人陪伴,应该十分孤独,所以她被外人称为“最孤独的人。”可了解了她的生活后,你不仅不会同情她,反而会羡慕她。她养了3只猫、4条狗、几头牛,还有一群鸡。她每天逗猫,遛狗,和牛唠家常,忙得不亦乐乎。她还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比如绘画、刺绣,对她来说,这些艺术创作的过程也是安放、洗涤自己灵魂的过程,也让她内心更加充实,满足。还有,她最热爱的滑冰。虽然现在的她走路都跛脚,可是只要一穿上儿时父亲为她打造的“老土”溜冰鞋,就如同插上了翅膀一样轻快自如,可以在一望无际的贝加尔湖面上畅快地飞舞。她没有时间去孤独,也从不觉得孤独,如她自己所说:“我过得很充实。”
想起尼采的一句话:“孤独不是来源于无人陪伴,而是不能与自己沟通。”其实,这世界上,任谁都无法时时刻刻陪伴在自己身边。子女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朋友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顾,即使是爱人,也未必能陪我们一生一世。学会独处,让生活充实起来,把内心富足起来,设法把老年那些空虚无聊的日子过成飘着香气的惬意时光。
写在最后
人这一生,要怎么做才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小窗幽记》里早有答案:"身上无病,心上无事,春鸟便是笙歌。"人过五十五,如果能拥有健康的身体、翻篇的能力、独处的智慧,便能吃喝行动自如、保持心情愉悦、内心充实而不孤独。如此,便能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平平顺顺走过后半生。作者:Lily与你共勉。
来源:读者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