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 “胃脘痞满” 的含义与成因
来源:豆包,百度百科 编辑:xjh 2025-08-16
“胃脘痞满” 是中医脾胃病常见症状,需从定义与核心成因两方面明确,其本质与脾胃气机、水湿、饮食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胃脘痞满的含义
“胃脘” 指上腹部(剑突下至肚脐以上区域,对应西医 “胃” 及周围部位);“痞满” 指该部位出现胀满不适、堵塞感,特点是:
主观感受:自觉胃脘部胀闷、发紧,或有 “东西堵着不通畅” 的感觉,部分人按压时无明显疼痛(与 “胃痛” 区分),但按之柔软或有胀满加重感。
伴随表现:常伴食欲不振、嗳气(打嗝)、恶心、大便不畅等,严重时影响进食或日常活动。
二、胃脘痞满的核心成因
中医认为其根本病机是 “脾胃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脾胃负责运化水谷、调节气机升降,功能失常则气机不畅,导致胃脘胀满),具体成因可分为以下几类: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过食生冷、油腻、辛辣或暴饮暴食,导致脾胃运化负担加重;或饮食不规律(如饥一顿饱一顿),直接损伤脾胃功能,使水谷不能正常消化,停滞胃脘,阻碍气机,引发痞满。
例:长期吃冰饮、油炸食品,易出现餐后胃脘胀闷、嗳气酸腐。
·脾胃虚弱,运化无力
先天脾胃功能不足,或后天劳累、久病(如慢性胃病)、年老体弱,导致脾胃阳气 / 脾气亏虚,运化水湿、推动气机的能力下降。水湿、食积等病理产物停滞胃脘,气机不畅而致痞满。
特点:痞满多在餐后加重,伴乏力、气短、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舌淡苔白。
·湿邪困脾,气机受阻
长期居住潮湿环境、淋雨涉水,或过食生冷、甜腻食物,导致 “湿邪” 侵袭人体,困阻脾胃(脾喜燥恶湿)。湿邪黏滞重浊,易阻碍气机升降,使胃脘气机不畅,出现痞满。
特点:痞满伴肢体困重、口中黏腻、舌苔白腻,大便黏滞不爽。
·肝气犯胃,气机失调
中医认为 “肝主疏泄”,若长期情绪抑郁、焦虑、愤怒,导致肝气郁结,疏泄功能失常,肝气横逆侵犯脾胃(“肝木克脾土”),扰乱脾胃气机,使胃气不能下降、脾气不能上升,引发胃脘痞满。
特点:痞满常随情绪波动加重(如生气后明显),伴胁肋胀痛、嗳气频繁、情绪烦躁。
·痰饮 / 食积内停,阻塞胃脘
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停滞成 “痰饮”,或食物不能及时消化成 “食积”,两者均会堵塞胃脘空间、阻碍气机,导致痞满。
痰饮所致:痞满伴咯痰清稀、恶心呕吐清水,舌苔白滑;
食积所致:痞满伴嗳气酸腐、口臭、腹胀拒按,大便夹不消化食物。
来源:豆包,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