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孙思邈: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
来源:xjh 编辑:xjh 2025-10-23
“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依次四少,神仙诀了”是孙思邈提出的养生理念。以下是对其全部内容的解析:
口中言少:养护元气:中医认为语言表达需消耗人体元气,过度说话会导致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即“口开神气散”。而且多言易引发情绪波动,还可能招惹是非,如季羡林先生以“不嘀咕”闻名,少言减少了是非纷扰,保护了元气。因此,适度沉默是养生态度,也是与内心和谐相处的表现。
心中事少:心宽体健:中医强调“百病从心起”,过度思虑和焦虑是疾病诱因之一。心中事少即减少内心负担,放下无关烦恼。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因多思多虑导致身体虚弱早逝。从中医角度看,长期精神压力会致气机郁滞,影响脏腑功能。做到心中事少,关键是给内心做减法,专注当下生活,让身体和精神处于平衡状态。
腹里食少:护养脾胃: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负责消化吸收营养。饮食过量易使脾胃负担过重,引发消化不良、肥胖、三高等问题。孙思邈主张“饭吃七分饱”,这与现代营养学相符。如杨绛先生坚持饮食节制,注重营养均衡且清淡,得以长寿。《养生三要》提到脏腑肠胃宽舒,真气才能流行,疾病也会减少,所以饮食需节制,以护养脾胃。
自然睡少:顺应天时:过度睡眠或作息不规律会伤害健康。中医认为人体应遵循自然节律,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每天睡眠7到9小时即可。过度赖床或久卧会致气机瘀滞,影响身体功能。曾国藩黎明即起,醒后不贪恋床铺,顺应自然作息,精神饱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早睡早起能提高睡眠质量,让身体机能更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