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健康长寿”是人们一个普遍的、永恒的希冀。富甲天下、春风得意的人们祈求健康长寿,位高权重、一言九鼎的人们祈求健康长寿,自不必说;即使是穷途潦倒、饥寒交迫的人,往往也怀着一个健康长寿的美好期盼。
健康长寿被人们普遍关注若此,形形色色的“养生学”必然应运而生。在这方面,中国人绝对是不乏智慧与想象力的。那么,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官民通用、贫富共享、真正科学的养生学是什么呢?
那些具有多年从医经验的专家,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大凡心态平和、气定神闲、坦然无愧的病人,即使病势稍重些,也不难诊治,疗效也往往十分理想;相反,那些终日惊惧不安、紧张惶恐、心事重重的病人,即使病势较轻,也往往难以诊治,并很少能收到预期的疗效。某些位高权重的官员“英年早逝”,往往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头顶上悬挂的那把寒光闪闪的达摩克斯利剑“吓”死的。心态之于健康的重要作用,于此可见矣!
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率先提出了一个伟大的命题:“仁者寿”。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后来,老人家似乎感到这个表述的语气还不够坚定、明确,于是,又在“仁者寿”前加上一个“惟”字,从而把这个命题变成了“惟仁者寿”。加一个“惟”字,分量就加重了许多倍。这样,孔子就把“仁”强调到了所有渴望长寿者的独一不二的选择的高度。孔子提出的这个命题,是中华民族养生学说的核心和奠基石。舍此而言它,则是言不及义也!
“仁”,是孔子儒家学说的核心。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向老师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答曰:“爱人。”终其一生,孔子一次次地大声疾呼“爱人”、“安人”、“安百姓”、“泛爱众”、“博施济众”。“仁者爱人”的思想,表现了孔子“一以贯之”的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
把功夫花在养生之外,以领悟养生之道,应该从哪里做起呢?这就又回到了本文的题目上来——“仁者寿”。要做一个健康长寿者,请从做一个“仁者”起步好了。“仁者爱人”。要做一个“仁者”,核心就是要学会“爱人”。对一个普通人来说,“爱人”,就是要从“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基点出发,善处各种人际关系。要当一个好家长、好儿女、好兄弟、好姐妹、好丈夫、好妻子、好同事、好朋友、好领导、好下级,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努力促进社会的和谐。
所以,每个期盼健康长寿的人,一方面,要日积月累,不断磨练与培养“仁爱之心”,使自己时刻保持一种平和、坦然的健康心态,从而使身体的免疫力处于最佳水平,以最大限度地抵御外来负面因素对身体的侵害;另一方面,也要不失时机地检查、发现、治疗各种疾病,有针对性地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趋利避害。“惟仁者寿”,说的是,“惟有”全面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辨证而不是僵化地办事情的“仁者”,才能健康长寿。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93f3260100isa4.html
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1-11/23/nw.D110000zhdsb_20111123_1-07.htm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4-03/16/content_2568319.htm
http://zzwb.zynews.cn/html/2013-10/18/content_5104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