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博客

我的故事我讲述

《培根人生论》:论善良、时机、猜疑、习惯、读书
 
来源:培根人生论  编辑:xjh  2020-08-14

英国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的经典代表著作:《培根人生论》。

论善良

人性的善恶,自古以来思想家和哲学家们争论不休,并没有一致的观点。培根说,人类向善的倾向是与生俱来的,而且这种品德是一切品德中最为伟大的。真正向善的人对身边的人和对陌生人都是一样的态度。我们过度追求权力和知识,可能会让我们堕落,而唯有追求向善是不会过度的,而且可以说多多益善。但培根提醒我们向善也需要注意,一方面不要为了面子去行善,那样我们就会成为欲望的奴隶;其次,我们向善要适当。

在《伊索寓言》中有一个宝石和公鸡的故事。说的是:一只公鸡在田野里为自己和母鸡们寻找食物。它无意中发现了一块宝玉,便对宝玉说:“若不是我,而是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会非常珍惜地把你捡起来;但我发现了你却毫无用处。我与其得到世界上一切宝玉,倒不如得到一颗麦子好。”。这个故事说明了,对人施以善意应该要得到,给一只公鸡一颗宝石,还不如一粒麦子。

当然,除了人性中的善,我们人性中也存在一种天生的恶性,轻微的恶比如暴躁不逊、任性固执等等这些不良品质,而更严重的恶则是一种趋向嫉妒或者纯粹的祸害。因为这种恶的人的快乐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

论时机

培根说“如果幸运也可以在市场上交换,那么在这期间,你就会看见它的价格在不断下落”。我们都时间时机非常重要,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运气和机遇总是难以捉摸的,也是不可持久的。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危险的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危险,只要扛过一个看上去最危险的时期,往往会柳暗花明。但相反,一件事你有一个幸运的开始,接下来你反而要更加小心谨慎了。

那如何抓住和利用机会呢?培根给了我们两点建议,一个是要有大局观,另外还需要行动迅速。对于危险,如果一个人总是犹豫不决,结果肯定会错过克服险情的最好时机。而且当一件危险之事临近之时,如果迎头冲上去加以解决,要比等待时机、长久观望更为有效。

论猜疑

作者说,猜疑之心就像蝙蝠。夜行的蝙蝠永远是在盲目中乱飞的。猜疑这种盲目心理会使人精神迷惘,疏远友人,扰乱工作,甚至影响事业的发展。胡乱的猜疑让君王易施暴政,让丈夫易生嫉妒心,让智慧之人优柔寡断。猜疑其实不是一种心病,而是一种脑病。这种病会让一个天生勇健的人生出猜疑之心。

经常猜疑的人,多数是因为目光短浅,缺少阅历。因此,爱猜疑的人最好是多学习一些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才是解决之道。而要调剂这种猜疑之心,一方面需要我们对有所怀疑的东西在心里要有所警惕,同时也不要过分表露于外。

而要清除猜疑最好的办法,就是开诚布公地把自己的疑心告诉那些被怀疑的人。这样一来,怀疑者对于被怀疑的人肯定就有了比以前更多的了解,同时又可以使被怀疑的人小心留意,以免言行不慎再让人产生猜疑。但是这种办法,对于那些性格卑污的人来说是行不通的。因为这样的人,如果发现有一次自己受到了怀疑,那么将会永远虚伪下去。意大利人有一句格言是:“受到猜疑的人不必忠实于责任”。这句话的意思好像就是说猜疑之心阻碍了忠诚似的。其实,受到猜疑的时候被猜疑者应该更加忠诚才对。

论习惯

我们说的话,是来自于我们的学识;但我们做的事,则来自我们的习惯。我们养成习惯,又成为习惯的奴隶。

思想家基雅弗利曾说:天性力量和动人言语,若无习惯增援,都是不可靠的。

习惯往往支配着我们的意志,世界上有很多人常常突然做出起誓、许诺、决意、包票之类的决心,但是转眼就把这些夸下的海口抛诸脑后。原因在于,旧有习惯仍旧支配着人的行动,甚至引发了严重伤害也很难改变原有习惯。想想我们在年初做的那些计划,到年底有多少完成了就知道了。

除了迷信以外,在其他事情中习惯总是凌驾于一切事物之上。其势力之强,使得人们即使在自白、抗辩、允诺、夸张之后,也依然一如既往地做下去,难以改变,好像他们是由习惯驱动的机器似的。这种情形真使人惊讶。比如印度人。我这里所说的印度人,是他们当中的天衣教信徒那一派。他们会安安静静地躺在一堆干柴上面,然后让人点燃柴火,自焚而牺牲。不但如此,连他们的那些妻子,还要争先恐后地与丈夫一同烧死。早在古时候,斯巴达青年常常乐于在狄安娜祭坛上面受苦,身遭笞刑,身体一动不动。

不过即便习惯支配着我们的意志,塑造着我们的行为,我们也仍然需要养成好的习惯。培根说,如果在年幼时养成好的习惯,那么它就是一个最完美的人生习惯。这也是我们从小要接受教育的原因。所谓教育,就是一种从早到晚养成的习惯,而且习惯在幼年时期更容易养成。

论读书

在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女杰书简》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让人精密;哲学让人深刻;博物让人深广;伦理让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也有很多名言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比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

关于读书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著名的投资家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全部都是每天阅读的人。巴菲特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培根说:读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增长才识,学习关于修养的知识,会使你的谈吐文雅。学习关于发展事业的知识,会对你在处理事务做出判断时大有益处。读书学习并不是空洞的文字堆积,心术不正的人常轻视学问,老实巴交的人常羡慕学问,而聪明能干的人常运用学问。人在精神上的缺陷,都是可以通过学问来补救的。这就如同肉体的病患,可以用适当运动进行理疗加以改善一样。

关于读书,除了重要性之外,培根还指出三点,第一是,读书一定要和实践相结合;第二是,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需要精读;第三是,读书和写作最好相结合。

首先,所谓“知行合一”就是要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培根说,人有了学问可以使人的天性闪光,而学问经过了检验与锻炼,就如同大自然的花草经过不断修剪之后那样,呈现出了美观。学问如果得不到实践的检验,书本知识未免显得过于呆板而笼统。

其次,读书的人学会读书的本领,要以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为目的。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书适合不同的人。世界上有一些书,可以认真欣赏,仔细品读,也有一些书可以仰吞而下,浏览一下。还有为数不多的一些书,它们需要反复翻看,慢慢去咀嚼消化。

这也就是说,世上有些书,只要倾心去读其中的一部分就够了,也有一些书我们应当尽力通读,但是也不必过于精细去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呢,则可以反复细读,而且要用心去咀嚼它们。更有一些书也可以让人去读,而自己只需要看看他们的读后感就够了,不过这种办法,只适合于比较次要的书籍。否则那些摘录的内容就像蒸馏水一样,淡而无味。

要怎么选择要读什么书呢?《黑天鹅》的作者,尼古拉斯·塔勒布给了一个不错的办法,就是精读名人经典著作,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一定读那些经过了千百年历史的沉淀下来的经典著作。

最后,读书最好配合写作。阅读能够让人身心充实,身手敏捷。写作和笔记可以让人变得富有条理、精确。

来源:https://www.sohu.com/a/295789561_120043313


分类:心海导航| 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文章点击排行
本年度文章点击排行
发表评论:
  • 昵称: *
  • 邮箱: *
  • 网址:
  • 评论:(最多100字)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