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博客

我的故事我讲述

读稻盛和夫:动机至善,过程至善
 
来源:《成功的真谛》  编辑:xjh  2017-04-26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信(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均为世界500强企业。2010年2月,在日本政府的恳请之下,稻盛和夫以78岁高龄零薪水出任破产重建的日本航空公司董事长。在上任第三个月后,日航就开始扭亏为盈,2010年财年(2010年4月1日—2011年3月31日)日航赢利1844亿日元,利润率接近14%,双双创下日航最高的历史纪录。这一年日航还做到了三个世界第一:利润世界第一,准点率世界第一,服务水平世界第一。现在就算稻盛和夫离开日航,日航也能继续健康地发展了。稻盛和夫说,“我是航空运输业的门外汉,没有任何经验,也没有在官僚企业工作的经历,我所具备的就是哲学。”他所说的哲学,就是“敬天爱人”、“自利利他”。

出于对良知的领悟,稻盛和夫提出了“敬天爱人”的观点,并将这一理念践行在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另外,稻盛和夫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还特别注重 “意愿” 和 “人心”的力量,坚信“心想事成”。他认为,领导者内心的意愿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只要内心的意愿足够强烈,足够持久,就能表现为外在的变化。“全体员工内心的意愿形成企业氛围、企业文化。” 他认为,只要坚信意愿的力量,让这种力量在事业中发挥作用,就定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来自本能的强烈意愿是自私自利的,只考虑自己不顾别人,这个意愿的实现肯定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他们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会和许多人产生摩擦。总之,他们是牺牲周围人的利益去追求自己的成功,这样的行为必定会产生反作用。他们或许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是在反作用下,终将一败涂地。

以企业经营为例,境界略高的经营者可以摆脱一己私利,时刻牵挂着员工的利益:“我自己也想成功,可同时也希望给员工带来幸福。现在以这么低廉的工资雇用员工,我一定要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取更大的利润,让员工尽可能地过上更好的生活。我正是为此而努力的。”再高一个境界,思考的问题又会有所不同:“为了使社会更加完善,我要通过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

而如果境界更高,以博爱和慈悲之心为基础,那么意愿越强烈,则企业越繁荣,发展越持久。

除了其所倡导的动机至善,他还很看重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在开展事业的过程中要做到“过程至善”,也就是说为了取得成功不能采取卑劣的手段。

稻盛和夫在开始一项新的事业时总是追问自己能否做到“动机至善、过程至善”,直到自己坚信“我的确是这样想的”,之后才宣布开展事业。他认为只要“动机至善、过程至善”,就不必追问结果。稻盛和夫始终认为必须坚信意愿的力量,让这种力量在事业中发挥作用,就定能成就伟大的事业。而纵观其事业发展轨迹,因稻盛和夫始终保持着这种美好而强烈的意愿,所以其事业的发展也就随心所愿的成就为一家伟大的企业。

来源:
稻盛和夫,《成功的真谛》,中信出版社,p17-20,21-26,29-34


分类:心海导航| 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文章点击排行
本年度文章点击排行
发表评论:
  • 昵称: *
  • 邮箱: *
  • 网址:
  • 评论:(最多100字)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