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床观察可见,几乎所有的消化系统疾病,除了因饮食不洁和饮食不节外,几乎都和负性情绪相关,尤其和生气相关。看来古人把情绪和肠子联系起来的说法并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深有体会的。那么现代自然科学怎么认识这个问题呢?近些年,医学科学家和生物学家研究发现,人生来就有两个脑,一个是颅脑,一个是肠脑。
动物最初的神经系统起始于管形的蠕虫动物,那时没有颅脑,神经细胞就在消化道的组织中,在食管、胃、小肠与结肠(就是大肠)的内层组织中,在那里有神经细胞、神经传递物质、蛋白质和复杂的环行线路,这就是肠脑,也可以叫腹脑。
随着生物的进化,生存竞争的激烈,为了能够适应环境,需要更复杂的神经系统,从而发展了中枢神经系统——颅脑。但对健康十分重要的肠神经系统,不能进入头颅再与胃肠相联,为了适应高级动物进食和消化的需要,于是基于自然进化的法则,就保存了有独立功能的肠神经系统。
就人来说,早期胚胎发育中产生的神经脊,一部分进入了中枢神经系统,进入头颅,形成颅脑,另一部分变成肠神经系统,分布在消化道,形成肠脑、腹脑。两者通过迷走神经相连接。打一个比喻,颅脑和肠脑就像是一根藤上的两个瓜,会相互影响,荣则俱荣,枯则俱枯。
在肠脑中几乎能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如血清素、多巴胺、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一氧化氮等等。此外,肠脑中还存在多种被称为神经肽的脑蛋白、脑啡肽以及对神经起显著作用的化学物质。神经肽是泛指存在于神经组织并参与神经系统功能作用的内源性活性物质,是一类特殊的信息物质,作用广泛而又复杂,在体内调节多种多样的生理功能,如痛觉、睡眠、情绪、学习与记忆、乃至神经系统本身的分化和发育都受神经肽的调节。
负性情绪会明显地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影响神经递质和肽类物质的分泌,于是就直接影响了消化系统工作的异常,造成了消化系统从上到下的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并进而影响到全身健康状况的改变。
也就是说,当你抑郁的时候,胃肠的神经系统也在抑郁;当你焦虑的时候,胃肠的神经系统也在焦虑;当你悲伤忧愁或者生气暴怒的时候,胃肠的神经系统也在悲伤忧愁生气暴怒。
我们前面所说的肠易激综合症、肠痉挛腹痛、便秘、肠穿孔、急性阑尾炎伴穿孔,以及上一章谈到的贲门失弛缓症、反流性食管炎、各种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等,就是负性情绪导致颅脑和肠脑功能失调引起的。
治疗这样的病证,并不是只用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就可以获得疗效的,这些方法只是治标而不治本,而要用调控情绪为主的方法,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舒肝解郁,和胃调脾,定志安神,通过药物来改善体质,进一步就可以达到调控情绪,根除消化系统慢性疾病的效果。
这样看来,断肠人在天涯,我搜肠刮肚想起的愁肠百结、愁肠九回、九曲回肠、愁肠寸断、泪干肠断、倾肠倒肚、柔肠寸断、牵肠挂肚、柔肠百转、荡气回肠、古道热肠、别具心肠、蛇蝎心肠、锦绣肝肠、热心肠、铁石心肠等等,真的不是随意为之,而是古人超敏感的身心感觉、身心感受得出的经得起现代科学验证的结论。
苏格拉底说,“认清你自己”,而我要强调的是,认清你自己的身体!只有认清自己的身体状况,才能选择适当的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边保养身体边做好事业。如果知道自己是个塑料体格,就不要去干钢铁侠的活,这样人间就会少多少悲剧呀!其实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心平气和,因为心情平静,气血调和,身心才能健康,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承受更大的压力,做出更大的成绩。
可怎么才能心平呢?有些事由不得你不生气!我不气他他气我呀!这也是大家普遍的困惑。郝老师看到并治愈了太多由于身体原因而无法承受压力、无法控制情绪的人,所以在这本书里,他把自己多年行医总结出来的经验告诉大家:治愈身体,平复情绪,就能实现美好的人生。
来源:
郝万山,《不生气就不生病》,东方出版社,p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