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博客

我的故事我讲述

约翰辛德勒:不要杞人忧天,过分敏感,拒绝疑病症
 
来源:《如何快乐度过每一日》  编辑:xjh  2017-12-13

世界上有这么一类可悲的人,他们总是不可遏制地觉得自己哪里出了问题,而且问题很大。这些人很可悲,总是疑神疑鬼。他们属于庞大的群体---整体有病一族。这个群体里的人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问自己:“我今天哪里有病?”他们不是身体有病,而是心理有病,老是怀疑自己有病。

一个很有趣的生理学现象:如果我们停下来,问自己:“我哪里有毛病?”,我们真的可以查出一些毛病来。那些无病呻吟的人总喜欢这样检查自己,找到毛病后就真觉得痛的不行。要把这些小毛病变成大病其实很简单,你只要一直注意这那个痛的的地方,很快你就会觉得那儿比原来痛了十倍。

要么就拿纤维组织炎来做文章,典型症状是肌鞘、肌腱疼痛。而且它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它会因情绪紧张及肌肉不自觉地紧张而频繁伸缩,或随着气温湿度变化而恶化,大部分的人都有这个病。那些无病呻吟的人喜欢把一点疼痛都夸大。他们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所以会横加猜测、忧虑不安;如果疼痛在胸部,他们就会想自己得了心脏病了;如果疼痛在头皮上,他们就得了脑瘤了,如果在腹部,他们就得了癌症了。现在很多人生理上健康,情绪上却不健康。

历史上,人们从来没像我们今天这样遭受那么多的疾病困扰,时时都会有对人类身体健康的警告。电视、广播中也不断地提醒我们各种病痛的症状如何如何,以期望能够卖出更多的药,而这些药却是人们即使真得了病也不需要的药。任何人在正常的精神状态下,是能够感觉到应有的症状,他们也一定会照着电视、广播里推销的特效药去买上一瓶。而那些报刊杂志也成天在宣传某种流行病并且足够详细地描述种种症状、表现。这样一来,任何人都会依据他们所描述的症状往自己身上套,如果真套着了,或者仅仅有了点迹象,就确信不疑地以为自己真的得了那种病。过去,在没有这些媒体宣传的时候,人们是不会被常见的小病弄得胆战心惊的。其实,这就已经构成了诱发情绪性疾病的因素。

在我们这个时代,公众如此关注和害怕这些疾病,因而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人们情绪上的疾病。不良情绪会引发各种病症,不管什么原因,只要人们不去关注这些病症,他们就不能说得了情绪性疾病。但是,当他们开始因为这些症状而焦虑不安、自怨自艾时,他们才是真的有情绪上疾病了。

如果一个人由于不良的情绪而产生了一些症状,而他并不太在意。原因有可能是他自己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还有可能是他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思考。这样的人就不能被当做情绪诱发病患者。可是当他感觉到不安、焦躁时,就会真的患上情绪诱发病。

有时候,长期情绪上的压力会造成各种生理上的病症,于是又开始担心自己的健康,而对健康的担忧又成了忧郁的最大病因。

我的一个病人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级主管,他一直承受着沉重的工作压力。在工作时间内,他总觉着胸闷,因为他专注于工作,对此并不以为事。

在一次例行体检中,他向医生提到了这一点。这个医生告诉他很可能是患上了早期的冠心病。从那以后,这个可怜人就病倒了。他总在想他的心脏,只要胸口一发闷就变得很忧虑,他慢慢地无法工作了。为了能够重返工作岗位,国内最好的心脏病专家给他进行了多次检查。最后,他能够确定自己的胸闷到底是怎么回事了——这是一种工作上的苦恼、焦虑的表现。

一定要先确定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很正常

这里有一些让你更健康的方法:每年请一位理智的医生对你进行一次全身体检,以此确定你的健康状态。在两次体检之间,一定要相信自己是健康的。如果有什么反应让你对身体有所怀疑,要去看同一个医生。如果这个医生的体检结果表明是你多虑的话,就不要再为此瞎猜疑了。不管医生说什么,得到一个你没有毛病的答案不是比相信自己哪里有了疾病的胡乱猜疑更好吗?

如果有任何事情让你怀疑自己是否健康,那你马上就想到自己的体检表,事实已经证明你的担忧毫无根据,不要再做任何检查,不要再吃任何药物。无视医生的诊断,固执认为自己有病,还不如相信自己是健康的。

总之,我们在第一部分里已经了解了不断地有病态恐惧心理,或者老是怀疑自己得了重病是没有好处的,最终它将导致你真的患上情绪诱发病。

来源:约翰辛德勒,《如何快乐度过每一日》,群言出版社,p100-103
https://nuoha.com/book/168042/00009.html


分类:心海导航| 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文章点击排行
本年度文章点击排行
发表评论:
  • 昵称: *
  • 邮箱: *
  • 网址:
  • 评论:(最多100字)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