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博客

我的故事我讲述

从心理学角度看《礼记·大学》中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来源:xjh  编辑:xjh  2016-04-18

《礼记·大学》里写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本文单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心理学积极意义。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本意是指眼睛看见了其他的事物,耳朵听到了不同的言说,但这一切在他心中没有任何的痕迹留存下来,相当于从来没有听闻过。形容对待事情不在意、不注意,不重视,是种有意识行为。

有焦虑倾向的人,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不要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对自己轻微的身体不适不要太敏感、太过分关注。杜绝经常自我注意、自我检查、自我暗示的不良生活习惯。感觉过分敏感,就会脱离现实,会把生理的感觉疑为疾病的过程,把轻微的小病体验为大病、重病。只要不是器质性疾病,对自己身体上一切功能性症状和不适要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简言之,对待身体的轻微不适,要从好的方面去想,不去管它,相信身体的自调功能,否则越想越糟糕,很多疾病是自己想出来的。人类的大多数疾病都是不良情绪引起的,要彻底根治这些疾病,关键是消除病人的负面情绪、培养病人的“成熟性格”。

同样对待他人的言语、行为,也不要太敏感,要豁达一些,要从好的方面、积极的方面想。想太多伤到的是自己,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随随便便一句话,若琢磨来琢磨去那么太累了,很多事情都是听的人记住了,说的人早忘了。简言之,不要自以为是,不要错误的认为别人怎么怎么,还自己一个简单的自我。

在卡内基《如何停止忧虑,开创人生》的书中读到这么一句话。“你所担心的99%的事情,都不会发生的”。从我们脑海中所自动涌出的99%的负面想法,往往是缺乏事实依据的,都是站不住脚的。适度的担忧,保持着一种忧患意识,可以让你为未来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但是,过度的焦虑、担忧,却是百害而无一利,只会耗费人们过多的心理能量,让人感觉身心疲惫。

总之,对待任何一个人一件事,不能不想也不能多想,想得太多未必是一件好事。很简单的事,想复杂了,就会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来源:

做人千万不要太敏感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6/4/20160405094302.html

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但不要太敏感、太过分关注,谨防疑病症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4/4/20140409112619.html

过度思虑容易耗伤心神,导致心神失养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6/2/20160204143935.html

《黄帝内经养生堂》思虑别太过,思虑太过伤脾胃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5/11/20151116144048.html

话多伤津 熬夜伤血 纵欲伤精 思虑伤神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4/11/20141120160408.html

中医养生重在养气 少思虑养心气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4/4/20140415104257.html

思虑过度则气结易伤脾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4/4/20140415102520.html

“三多三少”护好元气:多睡眠、缓动、养藏, 少思虑、说话、 欲望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4/1/20140102092145.html

你所担心的99%的事情,都不会发生的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6/3/20160330143557.html

读“病由心生”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6/2/20160219172353.html

养生以调神为第一要义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6/2/20160204170457.html

长期情绪低落容易引起躯体方面不适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4/9/20140911090916.html


分类:心海导航| 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文章点击排行
本年度文章点击排行
发表评论:
  • 昵称: *
  • 邮箱: *
  • 网址:
  • 评论:(最多100字)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