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幸福,这是个常说的的话题;其实,幸福不幸福,就你的内心。
有的人没有工作时,心里巴望着能有一份工作该多好啊!于是,在经历一番努力之后,他终于获得了一份工作;这时,他就会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啊!可是在找到工作的幸福感满足之后,时间一长,他恐怕又感到自己不幸福了。于是,他又渴望升职……
然而,生活中的事情并不是件件都能让自己如愿以偿的,好似登山一样,愈向上走,难度愈大,本领大的人愈多,竞争对手愈强。这能事事如人愿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这种不幸福感的不断地产生,真好似普希金笔下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的老太婆一样,欲望在不停地升级,最后终于从天上掉到了地上。
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很值得回顾,他通过刻画老太婆的形象写出了人的心态。人的确是一个很复杂的、欲望很强的动物。无论在物质追求上,还是精神追求上,人没有一个满足的时候。因为没有满足的时候,所以对于生命个体而言,也就不会有永远的幸福感的时候。针对人们的这样一种心态,老子讲:“知足常乐。”“乐”其实就是一种幸福感的充分表现。而要“乐”的前提就是要“知足”。可是,道理人人皆知,但还是有人不醒悟不知足,这只能自取其辱了。这样的状态就有点像蒲松龄笔下的《崂山道士》一样,人当不能虚心对待自己的成绩时,命运就会给他开很大的玩笑。人只有虚心,只有低调,只有满足,才会有持续不断的幸福感。
在智者看来,幸福就在你身边,幸福就在你内心。你拥有了什么样的心态,就拥有了什么样的幸福。唐代诗人王梵志有几句诗写到:“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这可以看做是对于知足长乐的形象解读。须晓得知足常乐的思想实在是有一个科学的事实支撑:人和人之间永远都有差异,智愚美丑贤能不肖,犹如十个指头,不一般齐。人人所处的环境都有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现实;因此只有面对客观现实,自己才能赢得幸福。
不要盲目和别人比较,徒自招致不快。须知,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日中则昃,月盈则亏。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只要你保持良好心态,拥有诗人鲁藜“老是把自己当成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成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有这样的境界,也许你就会拥有永远的幸福。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2147b20101raz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