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姚宏文说,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这是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之一。
人不可能不生病,生病了就得用药,但是用不合适了,就容易给体质造成不良影响。这里我们就几个常见的用药问题来分条解析。
首先,不管是西药还是中药,“是药三分毒”,药物进入人体后,大部分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终由肾脏排出体外,这会加重肝肾的负担。
◇过度输液危害健康,降低人体免疫力,导致人体菌群失调
在吃药、打针、输液三种治疗方式中,吃药的不良反应最轻,见效最慢,但却最安全。所以,患者如果平时身体好、消化功能无异常,生病时应首选口服用药。静脉输液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液循环中,所以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最高,由此导致的危害也最大。如果不管大病小病首选输液,长此以往,必然降低自身免疫力。如果注射的是抗菌素类药物,还会产生耐药性,而且导致人体肠道菌群失调。
◇滥用抗生素
不同的抗生素对不同的菌株是有选择性的,在治病的同时,也会让人体的正常细胞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有些病人,甚至医生为了省事经常选用广谱抗生素,对正常细胞滥杀无辜,造成了人体耐药性,形成“坏证”。在中医看来,等同于使阳气受损,往往越治越差,出现体质下降、面色青白、食欲不振、遗尿、遗精、腰酸背痛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一定不要滥用抗生素,而是要顺着体质去养护自己的身体,多用一些自然的方法去激发身体的免疫力,比如通过经络,饮食、运动等,尽量少用药物,尤其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
◇滥用其他西药
现在的西药品目繁多,可以说人的大多数疾病,西药都有“对症”的。可是,这类药物的一个总的特点是激发人体潜藏的真精真阳,从而使病态的阴阳暂时恢复升降的功能,从而达到健康的“效果”。可是这种结果却耗损了阳气,也就是压制了生命。所以,对于西药的选择,一定要慎重,务必在正规医院的医生指导下,分析利弊后再使用,不能盲目滥用。
◇滥用中药
服用中药时,应根据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慎重选药,应当先看有什么禁忌,不良反应。尤其是身体虚弱者及老年人,一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能自己对症买药、用药。现成的中成药可能与自己的体质、当前状态不完全对症,若乱用中成药会加重体质偏颇;二是要注意用药剂量要适宜,不宜过量。三是注意有什么禁忌和不良反应,使用前首先要注意哪些人不宜使用。中药不是没有副作用,弄不好还会有大的副作用。
中药治疗疾病,主要依靠其“偏性”。所谓“寒者热之”、“热者清之”、“虚则补之”等,讲的就是利用药物偏性调节人体机能的平衡,达到帮助机体恢复健康的目的。凡属中药,必有偏性,用于治病应“中病即止”,但过量用中药时,“偏性”却可能变成“毒性”。
例如,红参性温而大补元气,体寒气虚时最宜用,若属热性体质且又无气虚症状而服用,会适得其反,出现烦躁不安,甚至流鼻血。用量越大,后果越严重。
许多医家提倡“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此“毒”实际上指的就是药物偏性。服中药要先弄清病因,切忌盲目,更不要超量服用。无论是用于治疗还是用于保健,建议服用前咨询医生或药师,尽量避免因为药不对症或服用过量而导致毒副作用的产生。
所以,虽然生病、用药是不可避免的,但在治疗选药时,应谨慎操作,不要盲目。医生要严谨,不能当药物危害人体的“帮凶”,老百姓也不要为自己选择“毒药”。从心态、饮食、运动、经络调节,注重养生保健永远是防治疾病的正道,也是养生的主要内容,体质养生尤其不提倡用药。
古希腊名医波克希拉底曾精辟地指出:病人就是病人自己的医生,如果你自己有强大的抵抗力,将对预防、抵御和治疗疾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我还是要提醒各位,为了健康,还是要:多修心,适量运动,平衡饮食,依据个人体质,规律平静地生活,才能远离疾病,使人的体质向健康方向优化发展。
来源:
http://www.lwinfo.com/yx/mstx/2015030558986.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a724e0100lu7l.html
过度输液危害健康,降低人体免疫力,导致人体菌群失调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5/6/20150602112700.html
中药最怕“补”过头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5/5/20150518204050.html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治疗是运动
http://www.itale.cn/archives/2014/4/20140404151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