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博客

我的故事我讲述

养眼三宝:夏枯草,桑叶,菊花各10克熬汤熏蒸眼部
 
来源:央视养生堂节目  编辑:xjh  2015-07-07

养眼三宝:夏枯草,桑叶,菊花各10克,熬汤盛入小口瓶,缓缓熏蒸眼部。

主要成分

【夏枯草】苦、辛,寒。入肝、胆经。有清火,明目,散结的功效,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症,高血压症。

【桑叶】味苦、甘、性寒。可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沛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菊花】微寒;辛、苦;归肺、肝经。可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功效】

夏桑菊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用于风热感冒,目赤头痛,高血压,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疔疮肿毒等症。

【药理研究】

具有显著的抗菌消炎、抗病毒、解热镇痛作用;直接杀灭或抑制肺炎克雷伯氏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还可降低血压,扩张冠状动脉、脑血管,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

夏枯草

【药性】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应用】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本品苦寒主入肝经,善泻肝火以明目。用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可配桑叶、菊花、决明子等药用。本品清肝明目之中,略兼养肝,配当归、枸杞子,可用于肝阴不足,目珠疼痛,至夜尤甚者;亦可配香附、甘草用,如夏枯草散(《张氏医通》)。

2.瘰疬、瘿瘤。本品味辛能散结,苦寒能泄热,常配贝母、香附等药用以治肝郁化火,痰火凝聚之瘰疬,如夏枯草汤(《外科正宗》);用治瘿瘤,则常配昆布、玄参等用,如夏枯草膏(《医宗金鉴》)。

3.乳痈肿痛。本品既能清热去肝火,又能散结消肿,可治乳痈肿痛,常与蒲公英同用(《本草汇言》)。若配金银花,可治热毒疮疡,如化毒丹(《青囊秘传》)。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熬膏服。

【使用注意】脾胃寒弱者慎用。

桑叶

【药性】味苦、甘,性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清凉散降。

1.疏风清热。用于风热感冒,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桑叶甘凉轻清,善清肺热及在表之风热。

2.清肺止咳。用于风热犯肺的肺热咳嗽,亦可配以润肺药治疗燥邪伤肺的咳嗽。

3.清肝明目。治疗风热引起的目赤涩痛。

该品轻清疏散,外能疏散风热,内能清肺、平肝、明目,常用治风热感冒、燥热伤肺、肝阳上亢及风热或肝火目赤感冒、燥热伤肺、肝阳上亢及风热或肝火目赤肿痛、肝阴不足之眼目昏花。此外,又能凉血止血。

(1)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昏花。本品苦寒,兼入肝经,有平降肝阳之效,故可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常配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同用;本品技能疏散风热,又能清泻肝火,益阴,凉血明目,故配菊花、夏枯草、车前子等清肝明目支配,可用治疗肝经风热,肝火上攻所致目赤、涩痛、流泪等实证;配合滋补精血之黑芝麻,即桑麻丸,又可用于肝阴不足,眼目昏花之虚证。

(2)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症。本品甘寒,尚有凉血止血之功效。可单用,或配伍其他止血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g;

菊花

【性味】 甘、苦,微寒。

【归经】 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用法用量】 5~9g。

【注意】 《本草汇言》:"气虚胃寒,食少泄泻之病,宜少用之。"

来源:
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j/juhua.html
http://www.cndzys.com/yinshi/changshi/240154.html
http://www.39yst.com/20140815/172355.shtml


分类:养生保健| 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文章点击排行
本年度文章点击排行
发表评论:
  • 昵称: *
  • 邮箱: *
  • 网址:
  • 评论:(最多100字)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