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博客

我的故事我讲述

《黄帝内经》养生之道——五味调和的食养之道
 
来源:blog.sciencenet.cn  编辑:xjh  2015-10-29

关于吃的记载

·《汉书·郦食其传》云:“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孔子曰:“饮食、男女,人生大欲存焉。”

·孙思邈说:“安生之本,必资于食。”

·朱震亨说:“因纵口味,五味之过,疾病峰起。”

·《黄帝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吃出来的疾病知多少?

·糖尿病(消瘅、消渴)

·肥胖症——高血压病、心脏病、肿瘤

·高脂血症——酒精性高脂血症综合征

·脂肪肝

·胰腺炎、胆囊炎

·胃溃疡、胃炎、结肠炎、肠炎、胃肠功能紊乱

·内分泌失调

什么是食养之道?

·通过饮食进行调养,来实现养生的目的。

·包括食疗、药膳。

·饮食是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是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黄帝内经》奠定了饮食养生的理论基础。

养生很重要,食养是关键!

·中医养生重视保养人的精、气、神、形。

·在“药食同源”理论的指导下,《黄帝内经》提出“食养”的原则与方法。

·食养的原则是“食饮有节” ——五味调和的食养之道。

1、谨和五味——谷肉果菜搭配要合理

真正的健康是合理的饮食调养出来的,而不是吃什么东西补出来的!


2、食不偏嗜——酸苦甘辛咸五味调和

《素问·至真要大论》:“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酸味入肝,太过就会伤肝损脾
·苦味入心,过多食用就会脾胃虚弱
·甘味入脾,多食可导致肥胖并损伤心肾
·辛味入肺,吃辣的太多会损筋并且伤精耗气
·咸味入肾,过咸可导致骨骼与肌肉并伤

越追求香甜可口,越容易五味太过。

3、食不过量——三餐饮食摄入要适量

·清晨经脉气血待填充,更宜流食谷蛋奶
·上午体力消耗大,午餐可把肉蔬加
·下午过后宜休闲,晚餐不可复杂化
·日间加食要合理,夜里加餐需谨慎

每餐都是为维护健康而吃,不是为满足胃口而吃!

4、食知所宜——顺应节气,寒温适中

《黄帝内经灵枢经·师传》说 :“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

·春季食养宜减酸增辛加甘,生发阳气
·夏季食养宜减苦增辛,补水生津
·秋季食养宜少辛多酸,滋阴润燥
·冬季食养宜减咸增苦,贮藏能量

好吃不如吃对,好吃不如会吃,健康是吃出来的!

5、食无所犯——食不欲杂,勿犯禁忌

孙思邈《千金要方·食治》说:“食不欲杂,杂则或有所犯;有所犯者,或有所伤,或当时虽无灾苦,积久为人作患。”——饮食杂乱,终为人患。

“凡常饮食,每令节俭,若贪味多餐,临盘大饱,食讫,觉腹中彭亨短气,或致暴疾,仍为霍乱。”——饱食多餐,导致暴疾。

“夫在身所以多疾病者,皆由春夏取冷太过,饮食不节故也。”——不顾时令,杂食多病,食物搭配有宜忌,饮食杂乱易伤身。

中国人十大不良饮食习惯

1、放纵口味——口味偏重而引发疾病

2、过度烹饪——破坏营养,危害健康

3、常吃剩菜——容易变质,滋生细菌,使人中毒发病

4、不吃早餐——营养不良,脾胃虚弱,体质变差

5、偏食挑食——营养失衡,影响生长发育

6、聚餐过多——营养过剩,损害胃肠,浪费资源

7、饮水不足——影响体液代谢,诱发疾病

8、乱吃果皮——影响口感,难消化,可能含有毒物质

9、偏爱零食小吃——容易成瘾,影响正餐

10、吃野生动物——多含毒素,易发疾病,危害极大

结 语

·食饮有节,才能吃出真正的健康与快乐。

·五味调和,搭配合理,才能保持营养均衡。

·要为维护健康而吃而喝,不为满足口福而胡吃乱喝。

·家常便饭最宜人,健康是用心调理出来的,不是吃补药补出来的。

维护健康的倡议

·了解《内经》中的食养之道,做到守口如瓶,吃出健康!

·学习一些养生保健知识,切实可行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主动维护健康!

来源:长春中医药大学,张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5503-708168.html


分类:养生保健| 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文章点击排行
本年度文章点击排行
发表评论:
  • 昵称: *
  • 邮箱: *
  • 网址:
  • 评论:(最多100字)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