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郝老师的缘分,还要从我女儿说起。
我生完孩子就和许多妈妈一样患上了产后抑郁症,不但精神上十分痛苦,最糟糕的是四肢的骨关节都痛得厉害,尤其是十个手指关节,绝对不能碰凉水,连夏天只要在有空调的房间就要带手套。看了很多医生,实在记不清抽了多少血去化验,可就是查不出问题所在。也找了很多中医,用了各种吃的、泡的药,都快炼成铁砂掌了。怀着一丝希望找到老师后,一连吃了35服药,真不可思议,折磨了我7年的痛苦居然都消失了。我老公一开始都不相信,好长时间后还在奇怪我怎么能用凉水了,这对于我就是个奇迹,真的是太幸运了!我决定把这份幸运传递下去。
我的一个朋友,是个32岁的女性,开始的症状是嗓子疼,说话困难,同时伴有咳嗽和阵发性憋气喘促。发病时正巧郝老师在外讲学,她就先去医院做了喉部和呼吸系统的检查,结论是喉炎及哮喘,自然是开了抗生素和激素类的药物,可是用药三周仍不见好转,急得要死。还好郝老师回来门诊,她就把带着的所有西医检查结果和药方,一股脑的摆在老师桌上,我有点不高兴地责备她,你这是来看西医还是来看中医呀!
我是怕郝老师觉得我这朋友太麻烦了,可他却认真地看了所有的东西,并给她讲解了西药的作用,以及为什么医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并安慰她不要着急。诊断后郝老师认为这个是反流性食道炎,是胃酸刺激咽喉所造成的,治疗思路是从治胃和调整情绪下手。我们都很奇怪,明明是嗓子的问题呀?老师就让这个病人回忆发病前有过什么情绪波动,和其它症状。据她说,1个多月前是因为感情上的事着了一次大急,随即出现胃疼,自己也没当回事,接下来不久就开始嗓子疼,而且症状逐渐加重,就成了这个样子。因为是我特别要好的朋友,所以特别关注了她的病情进展,服药两周后,咳喘完全好了,三周后,咽部疼痛也消失了。这位朋友因为这件事深刻的体会了不良情绪带来的后果,就因为一时的激动,前后受了2个月的罪。教训呀!
通过这个病例,我也更加深刻地理解郝老师曾经讲过:在临床常见的许多疾病中,大约有70%以上的疾病,属于心身性疾病。
在郝老师的《郝万山说健康》这本书里,也明确谈到:消化系统的许多疾病的发病、发展和心理社会因素都密切相关。有的慢性结肠炎的病人,一生气就复发,就拉肚子,就是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结肠炎的发作。便秘也和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月经紊乱、黄褐斑、脱发、失眠、多种皮肤病、肿瘤、偏头痛,甚至心脑血管疾病等等,都和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都可以归属于心身性疾病的范畴。每次看到这些病人,郝老师都会在开药的同时给予他们心理上的鼓励,他常说:凡得心身性疾病的人,基本都是聪明的人。病好了,将来都是能做出成就的。
虽不能用鹤发童颜来形容郝老师,但多数病人都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眼前这位亲切和蔼的大夫已年近7旬,每当人们惊讶地问他是如何保养之类的话题时,他总是笑着说:身要动,心要静。这既是老师在书中讲的养生之道,也是他自己始终遵循的原则,所以才能得以在这个古稀年之仍然以平均每年飞行近六万公里的工作量在全世界宣传推广中医文化。
静养确实能减少能量消耗,使血压下降,心动趋缓。然而,所谓的静养应理解为“静心”,并不意味着终日不活动,更不是吃完饭就上床睡觉,或是窝在沙发里不动,而是要适当出去走走。尤其是心脑血管病患者,如果病人只能卧床,可以在家属的帮助下进行一些“被动”运动,比如抬手、抬腿、肌肉按摩等。
要做到动静结合、以静养心、以动养身,关键在于把握运动量,运动量应以运动后感到无明显疲乏感,没有因运动而导致或加重身体不适为准。北京朝阳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赵铁良
来源:重庆日报
http://cqrbepaper.cqnews.net/cqrb/html/2013-02/13/content_1612710.htm
http://www.dfdaily.com/html/8755/2012/8/18/845585.shtml
http://epaper.hljnews.cn/jtbjb/html/2011-06/14/content_681700.htm
http://www.ayrbs.com/epaper/html/2011-04/27/content_42483.htm
http://health.voc.com.cn/id_jb_110052.html
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14-02/15/content_8645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