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博客

我的故事我讲述

阳虚辨证: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
 
来源:www.immc.edu.cn  编辑:xjh  2014-12-11

阳虚常由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成,阳虚则生寒,症状比气虚重,并出现里寒的症状。阳虚之中,以心、脾、肾的阳虚为多见。由于肾阳为人身之元阳,所以心脾之阳虚日久,亦必病及于肾,而出现心肾阳虚或脾肾阳虚的病变。

阳虚常常面色苍白或晦暗,怕冷,手足不温,出冷汗,精神疲倦,气息微弱,或有浮肿,下肢为甚,舌质胖嫩,边有齿印,苔淡白而润,脉细微、沉迟或虚大。

1)心阳虚证

临床证侯:心悸,自汗,神倦嗜卧,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
证机概要:心阳不振,心气亏虚,运血无力。
治法:益气温阳。
代表方:保元汤加减。本方益气温阳,适用于阳虚气弱之证。

常用药:人参、黄芪——益气扶正

肉桂、甘草、生姜——温通阳气。

加减:心胸疼痛者,酌加郁金、川芎、丹参、三七活血定痛

形寒肢冷,为阳虚较甚,酌加附子、巴戟、仙茅、仙灵脾、鹿茸温补阳气。

2)脾阳虚证

临床证侯:面色萎黄,食少,形寒,神倦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肠鸣腹痛,每因受寒或饮食不慎而加剧。
证机概要:中阳亏虚,温照乏力,运化失常。
治法:温中健脾。
代表方:附子理中汤加减。本方益气温中健脾,适用于脾阳虚证。

常用药: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

附子、干姜——温中祛寒。

加减:腹中冷痛较甚,为寒凝气滞,可加高良姜、香附或丁香、吴茱萸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食后腹胀及呕逆者,为胃寒气逆,加砂仁、半夏、陈皮温中和胃降逆

腹泻较甚,为阳虚寒甚,加肉豆寇、补骨脂、薏苡仁温补脾肾,涩肠除湿止泻。

3)肾阳虚证

临床证侯:腰背酸痛,遗精,阳痿,多尿或不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泻泄,舌质淡胖,有齿痕。
证机概要:肾阳亏虚,失于温煦,固摄无权。
治法:温补肾阳。
代表方:右归丸加减。本方温补肾阳,适用于肾阳虚证。

常用药:附子、肉桂——温补肾阳

杜仲、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温补肾气

熟地、山药、枸杞、当归——补益精血,滋阴以助阳。

加减:遗精,加金樱子、桑螵蛸、莲须,或金锁固精尤以收涩固精。

脾虚以致下利清谷者,减去熟地、当归等滋腻滑润之品,

加党参、白术、薏苡仁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命门火衰以致五更泄泻者,合四神丸温脾暖肾,固肠止泻。

阳虚水泛以致浮肿、尿少者,加茯苓、泽泻、车前子,或合五苓散利水消肿。

肾不纳气而见喘促短气,动则更甚者,加补骨脂、五味子、蛤蚧补肾纳气。

作者简介

董秋梅,1963年10月生。1988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中医专业,1996年在内蒙古医学院获得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2006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博士学位。现在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任教,任中医学院教科办主任。

参考文献(下载附件):
http://www.immc.edu.cn/html/006/980.html
气血津液讲稿(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董秋梅)
http://www.immc.edu.cn/immc_pre/2008jpkc/zhonyi/neike/zl/jianggao/6.doc


分类:养生保健| 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文章点击排行
本年度文章点击排行
发表评论:
  • 昵称: *
  • 邮箱: *
  • 网址:
  • 评论:(最多100字)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