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博客

我的故事我讲述

养生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一)
 
来源:blog.sina.com.cn  编辑:xjh  2014-11-24

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违背了人的生命规律。人的生命规律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清心寡欲。

(1)饮食有节。过饥过饱,暴饮暴食,都能导致伤身。俗语说“吃饭七分饱,犹带三分饥”。节食使胃肠负担减轻,并且有利于激发人体能量替代系统,产生出生命力。现代科学发现:人体肠胃内存在大量的固氮菌,固氮菌能直接把空气中的氮元素合成人体需求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古人有“辟谷食气”养生法,就是激发这一系统进入“食气”状态,以实现祛病延年、健康长寿之目的。

(2)起居有常。人的生物钟随着日、月、阴、阳的变化而变化。古人总结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遵循大自然规律来养生。现代人因为不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存关系,夜生活、夜工作频繁,导致人体内阴阳与在自然阴阳颠倒错乱,故而引起疾病。到医院检查诊断多为病因不明,吃药打针也收效甚微,而这类疾病在康复医学上只需调整作息时间就能奏效。故“起居有常”,指的是人要顺应自然规律作息。正如古代道学养生家老子讲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起居有常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3)不妄劳作。劳动和运动可以活气血,滑关节,对健康有益,但是运动太过或不及都会伤身,而且影响健康。为此,中医学总结出五劳七伤:“久立伤骨,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行伤筋,久坐伤肉,大思伤脾,大怒伤肝,大悲伤肺,大喜伤心,大惊伤肾,大劳伤形,大恐伤志。”过劳有害人体健康,劳动和运动适度,对健康长寿有利。

(4)清心寡欲。精神调养的基本方法是清心寡欲。它可使人心神宁,恬愉而少烦恼。心神宁静,大脑智慧圆满,心主神明,行使生命主宰功能,使各脏腑功能相互协调而自然健康长寿。若劳心过度则神伤,欲望过高则神疲,心神忙乱容易造成差错,为此,就不能正常行使主宰生命功能,致使脏腑之间功能协调紊乱,进而暴发疾病,所以,古人总结出“上工医心”“清心寡欲”“恬淡虚无”的养生原则。

(5)适度运动。 美国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研究发现,任何运动都有预防感冒的作用。韩国研究也发现,运动能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使感冒风险降低27%。沈雁英表示,冬季气温较低,热身活动尤为重要,时间可延长到10~15分钟,如果热身不充分,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杨力指出,中医讲“冬三月,此为闭藏”,运动应适量、轻微,感觉身体微微发热即可,不要运动过量、大汗淋漓,以防伤气,反倒给病毒和细菌乘虚而入的机会。走路、瑜伽、太极拳等运动更适合冬天进行。  

简言之,借用《郝万山说健康》一文摘语:养生一是要养心,二是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三是要运用各种刺激手段鞭策促进人体的自调机能。

来源:
郝万山,顺应自然和生命规律的养生智慧,《郝万山说健康》P180,2013.1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838b4b0100gb5w.html
http://www.lifetimes.cn/familydoctor/2014-11/5219350.html


分类:养生保健| 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文章点击排行
本年度文章点击排行
发表评论:
  • 昵称: *
  • 邮箱: *
  • 网址:
  • 评论:(最多100字)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