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博客

我的故事我讲述

老中医专家如何养生(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编辑:xjh  2011-02-12

本文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1月31日 星期一版(作者 燕强 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

从2007年起,笔者承担北京市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北京市中医群体养生文化研究》,其中对中国中医科学院在世的名老中医进行了深入访谈,对已经去世的名老中医进行了资料收集,并对他们的后人、学生进行了访谈。

研究对象在世者年满85岁,已故者寿享90岁以上的名老中医专家。符合以上条件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老中医共十一位。

通过访谈以及文献研究,笔者发现这些名老中医们的养生理念与实践有着积极工作、淡泊名利、豁达大度、保养胃气、节欲保精等共性。

研究名老中医的生平、学术思想和养生理念对笔者来讲仿佛是心灵的洗礼,他们高尚的境界令笔者钦佩,能和他们交流,哪怕仅仅阅读他们留下的文字,笔者的心灵仿佛也得到了净化。现将他们的养生理念和实践总结如下:

奉献毕生乐在其中

老中医药专家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中医临床或学术有一股好之、乐之的钻研精神,全心投入,乐在其中。

朱仁康在世时将自己的养生方法概括为“起得早,睡得好;不过饱,常跑跑;多笑笑,莫烦恼;做点事,永不老”。朱老80多岁时尚坚持每周出两次专家门诊,陈苏生坚持临床诊疗工作一直到87岁高龄。国医大师路志正现在仍旧担任着繁重的科研和门诊工作,薛崇成教授还每日坚持上班,马继兴教授现在仍在撰写《中国针灸史》一书。他人眼里的深奥、枯燥却是他全部的乐趣所在。

老中医们多年临证,到了晚年,诊疗水平愈发出神入化,得心应手。临床诊病也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患者信任老中医们所开的方药,这种信任对他们的心理是一个良性的刺激。年高之后,老中医们大都着手总结自己多年的临证经验,以留给后人,为中医做点贡献。这种使命感,以及社会和他人对他们的需要、尊重和感激对个体生命是很好的精神支持,从而畅其胸怀,养其精神。临床、读书,活到老,学到老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已故的肖龙友是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可他每日仍是白日诊病,夜间读书。许多老中医都是这样,乐在其中,不知老之将至。

老中医们的晚年虽然忙碌,但这种耗神和养神并不矛盾。一阴一阳谓之道,神要用方能养,只要适度,勿过用即可。清静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是做而不执之意。

忘我境界宠辱不惊

老中医们的人格境界令人高山仰止,那种一心为公,忘我无我的境界令他们宠辱不惊、豁达大度。自然可养浩然正气。这与那些修真之士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养生方式相比,是一种积极入世的养生之道,两者的共性都在于达到了忘我无我的境界?D?D养生的最高境界、生命的最高境界。“天之道,补不足,泄有余。”生命体完全开放,会与外界进行有益于自身的物质能量交换,也就是中医讲的养浩然正气。

中医理论认为,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脏腑阴阳气血的功能活动。一个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开朗,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协,机体自然会处于健康状态。反之,不良的精神状态,可以直接影响到人体的脏腑功能,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阻滞,抗病能力下降,正气虚弱,而导致各种疾病。仁慈宽厚者胸怀宽广,高风亮节,不贪不淫,故能颐养天年。

诗词书画 导引吐纳

这些老中医药专家都喜诗词书画,有些还是书画大家,如肖龙友、程莘农等。徜徉在诗词书画的美妙境界之中,物我两忘,人焉得不长寿?美的境界悦心、令人乐而忘忧,心结一开,心生欢喜,则百脉皆通。且中国书画创作时须气沉丹田、气定神安方可。人之气若常沉丹田,自然坎离交媾、水火既济、延年益寿,这一点先贤多有论述。

这些老中医药专家们对导引吐纳之术都有研究,董德懋、阎润茗、路志正等也深谙导引吐纳之术并久久坚持,也有人认为散步最好,如朱仁康。其实道理相通,导引、吐纳、散步,都有放松心情,调整呼吸,使呼吸深长均匀、让人气定神安、物我两忘、气沉丹田之效,只是有“有为”、“无为”的区别罢了。

慎药损谷 顾护脾胃

这些中医专家本人都是中医大家,对于方药烂熟于胸,他们用药却慎之又慎,他们深知是药三分毒,食之不效,导引不效,方命之药。

他们在诊疗和日常养生中都极其注重顾护脾胃之气。肖龙友曾说:“得谷者昌,若致土败,虽卢扁复生,亦难为力矣。” 董德懋曾创立了“调理脾胃十法”。

朱仁康幼年时脾胃薄弱,常患痰饮病,后来却寿享92岁,这全得益于他日常饮食中顾护脾胃之气。他饮食清淡,不喜辛辣之品。中年之后饮食有规律,定时定量,每餐二两(100克),不多吃多喝,所以渐脱离胃病。蒲辅周亦曾脾胃不壮,在日常生活中用损谷养胃气的办法养护,他说:“在胃气不强的情况下,损谷是保胃气的最好方法,而节食则是损谷的最好办法。适当减少食量,使胃气运转游刃有余,方能以通为用。”故他每日进食不过三两(150克)。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又为气机之枢,对于一身气机的和畅至关重要。善养生者最重视养护脾胃之气,常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顾护中焦脾胃之气,则身可健、寿可延;久病、重病之人调好脾胃之气则生机可存,病可愈。

欲不可灭 亦不可纵

精、气、神为人之三宝,肾气为人先天之本。老中医药专家们都注重节欲保精。朱仁康曾说自己:“平时沉默寡言、清心寡欲、注意节欲养生。遇到烦心之事便耐心控制,力戒烦恼,不与人争吵,要抱着与世无争的态度。”陈苏生、蒲辅周、岳美中、沈仲奎等对节欲保精都有过论述。

节欲是广义上的,不只是节欲保精、顾护肾气。这些老中医药专家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物质欲望很低,他们的生活都极简单,吃、穿、住、行都简单、简陋得让我们这些后学、后辈们惭愧。采访薛崇成时,我问他一般都吃什么?薛老拿出他的午饭,那是一个袋装的麻花外加一袋黑芝麻糊。薛崇成的学生杨秋莉教授告诉我,薛老生活极其简单,不光在单位常年吃这些最简单的饮食,在家也是这样。平时骑车上下班,只在冬天最冷的时候才乘公交车上下班。家里住房简陋,下班回家看完《新闻联播》就是工作,常年如此,过着最简单的生活。我们去采访陆广莘教授时所见也是这样,陆广莘住在一套极普通的老式单元房内,没有装修,也没有客厅。程莘农住在一套50平方米的单元房内,还有我去过的胡海牙家里,是北京郊区一个最普通的小区。我真是感触颇多:“斯是陋室,唯其德馨”!

薛崇成教授曾说:“活得欲望愈低愈富足,愈简单愈轻松。”

“大道至简,道不远人。”看着琳琅满目的养生著述、电视节目,什么五谷杂粮、红黄绿白黑、食疗药膳、经络穴位,我不禁在心里问自己,难道这就是养生?大道是至简的,至美的,不会是那么繁杂的。生命的过程应是美好、从容、高尚、淡定的,是按照生命体本来的规律来展现他美好的一面,如花之放,不为物欲所困,守住寂然本心,忘我无我,做好命运安排给你的每一件事,心安而理得自然气定而神闲,神气方得其养。如果每日为饮食、物欲所累所困,这样的生命未免狭隘了些,何谈养生?

认真做人做事,问心无愧,以美好、善意、淡然的心态面对生活,则健康长寿是不求自得的。舍得忘得,舍己忘我方能得。现代太多的人刻意去养生,唯养生是从,少了一分生命的从容、坦荡、大气。欲求则不得,欲速则不达。只有放下了对个体生命的执着,认真地做人做事,生命体才能成为开放的系统,才能得到天地正气滋养,灿烂开放。

家庭和睦 相濡以沫

一阴一阳谓之道,这些老中医药专家们都有和谐美满的家庭。肖龙友的夫人陪伴他走了半个世纪,肖老遇到疑难病症都要和夫人商量;薛崇成至今还在科研一线工作是与他夫人的理解支持分不开的。他们的健康长寿是和家庭的和谐分不开的。徜徉在爱的暖流中,人焉得不寿?爱是最滋养人,补养人的。

来源:
http://www.cntcmvideo.com/
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1-01/31/content_44091.htm
http://www.zhangqicheng.com/a/yangsheng/2011/0210/1671.html
http://www.zhangqicheng.com/a/yangsheng/2011/0210/1672.html


分类:养生保健| 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文章点击排行
本年度文章点击排行
发表评论:
  • 昵称: *
  • 邮箱: *
  • 网址:
  • 评论:(最多100字)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