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博客

我的故事我讲述

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来源:网络转载  编辑:xjh  2008-04-28

东方朔在《客难》诗云:礼义之不衍,何恤人之言。故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对别人要求太严了,自己就会没有伙伴。这正是古人眼中与人相处的“中道”。水清当然好,不过水太清则会无鱼,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最清的水,因为容不了任何微生物生存,也没有任何隐蔽,因此,鱼就无法存活。鱼难以生存,这也引喻于现实社会里,说人太精明而过分苛察,就不能容人了。

现实社会里,人如果能明察是非分善恶,那当然是好的,但过分的明察秋毫,对别人要求大过于苛刻,就变成对人求全责备的严苛挑剔,就不能容人了,又有谁能受得了,并与你为伍呢?

人是没有十全十美,也不过能完全无过。每个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或缺陷。你自己都并非十全十美,却希望别人十全十美,这是一种心理很不成熟的表现。所以做人不能太过严苛地要求别人,对于小的弱点、过失,应该要包容、谅解,并尽量欣赏、鼓励别人的优点,包容原谅他的无心或情有可原的小过失,才是处世待人之道。否则,没有人愿意亲近你,尽然使自己落得孤独无依,自身陷入孤立无援之境,那也是咎由自取的。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朋友,有了朋友你就会觉得天阔地宽,而宽厚是交得住朋友的基础。如果,对人要求尽善尽美,则根本不会有朋友,在你遇到困难找不到朋友帮忙,有了烦恼也找不到朋友诉说,你感到幸福的时候也找不到朋友分享。

清醒地认识到“残缺才是美”,才是合理的,就象美神维纳斯一样,残缺才是最美丽的,千年难得一糊涂,要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糊涂一点可能会使事情容易办好,如果事事都认真,那么人都没法活了。

在春秋时代,楚庄王有一次在宫殿中与大臣们彻夜饮宴交欢。酒酣耳热之际,突然大殿上的蜡烛被风吹灭了。有人趁暗拉扯了王妃的衣服,王妃急中生智,把那人帽子的缨带扯断,并悄悄告诉楚庄王。庄王此时展现出“领导人”容人的气度,并不想追究此事,立即下令说,今晚君臣痛饮,如果不拉断自己的帽带,就不算喝得畅快。在场的官员纷纷在黑暗中把帽带拉断,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几年后,吴国攻打楚国,楚庄王遇到生命危险。这时,有一位将领奋不顾身保护庄王,并5次冲入敌军阵营奋勇作战。战后,楚庄王召此人来问,那个人跪下说,我就是当年酒醉失礼之人,因为感念您不杀的恩德,自己的这条命早就是您的,今天才有机会报答您的恩情。



分类:心海导航| 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文章点击排行
本年度文章点击排行
发表评论:
  • 昵称: *
  • 邮箱: *
  • 网址:
  • 评论:(最多100字)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