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献上了一份厚礼。
随后一段时间,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将进行4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
北京时间11月5日11时37分,嫦娥一号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时间11月5日11时37分,嫦娥一号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
北京时间11月6日11时35分43秒“嫦娥”发动机关机,“嫦娥”进入正常的目标轨道,第二次近月制动成功,轨道周期由12小时调整为3.5小时。
北京时间11月7日8时左右进行第三次近月制动,将轨道调整为周期为127分钟,高度为200公里的极月圆轨道,届时嫦娥一号卫星正式进入科学探测的工作轨道。
随着嫦娥一号卫星与月球的逐渐接近,它所受到的月球作用力也在不断加大,飞行速度将显著提高。在抵达近月制动点时,卫星飞行速度约为2.4千米/秒。如果不减慢飞行速度,卫星就无法被月球捕获,进入环月运行轨道,实现绕月飞行的目标。
此次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将完成四大科学探测任务:获取月球全表面三维图像;分析月球表面化学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探测月壤特性;探测4万至40万公里间地月空间环境。
嫦娥一号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在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基础上,突破了轨道设计、热控、测控以及制导等一批关键技术。
绕月探测工程是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大工程之一,工程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绕月探测工程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在空间领域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来源:
http://news.qq.com/a/20071024/002522.htm
http://news.qq.com/a/20071105/001887.htm
http://news.qq.com/a/20071105/002151.htm
http://news.qq.com/a/20071105/0018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