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淡无味从脾调理
中医说的脾是干什么的呢?
首先,脾主运化,说的通俗点,就是物流公司,把吃喝以后的水谷精华运送到全身各处。
第二,主升清,就是好的东西要往上走,也是有临床意义的,比如头晕目眩、腹泻,或者脏器下垂,如子宫脱垂、胃下垂、脱肛等,中医首先考虑从脾来调理来治疗。
第三个是统血,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血液在血管里流而不出来要靠脾的功能,也就是脾气的统摄。
中医的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所以什么口苦口粘啦、口淡无味啦,中医一般首先考虑从脾调理。
脾还一个功能,就是主肌肉,主四肢,所以肌肉的病变首先考虑脾,比如肌肉萎缩之类的,先考虑补脾健脾。
二、怎么从舌头辨别脾湿
脾的问题最多见的是脾湿,教给大家一个看舌头辨别是不是有湿的方法:如果舌苔很厚很多或者牙印很多,一般都代表湿气大。肚子胀,拉肚子,大便总感觉拉不干净,这就是常见湿的表现。
为什么一个人会有湿气?有几个原因:第一,喜欢吃油腻的,一天三顿有两顿离不开肉。第二,喜欢吃凉的,喝冰镇啤酒还得再加冰块,打开冰箱就喝。第三,不该补的乱补,这是很多中国人的爱好,血压不高的补高了,不咳嗽的补咳嗽了,没有尿毒症的可以补出来尿毒症,精神没问题可以补“疯”了,补到精神病院去,都有的。再一个是环境问题,比如北京连续下雨一个月,可能很多人得风湿,这是很正常的,是大环境。还有小环境,有的人很怕热,老喜欢吹空调,可导致感冒、伤寒、发烧、月经不调,胃肠不好。再有一个,遗传因素,这是最难调理的。
三、过食生冷易脾虚
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脾虚有哪些病因呢?
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四、脾虚的人不宜吃啥
宜食食物: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籼米、锅巴(焦锅)、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豇豆、牛肉、鸡肉、兔肉、牛肚、猪肚、桂鱼、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忌食食物: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苋菜、茭白、莴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绿豆、豆腐、莜麦等。
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如鸭肉、猪肉、甲鱼肉、牡蛎肉、牛奶、芝麻等。
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如荞麦;山楂、萝卜、香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