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ArticleTitle###
来源:吉林大学; 编辑:xjh; 2025-04-28
导读: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也对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科教育何去何从?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近期,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在2025年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发言,为这些问题提供了极具前瞻性与实践性的答案。他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时代本科教育教学的新生态,从教学模式的革新到教育目标的转型,从学科体系的重构到人才培养的多元路径,探索本科教育新范式。
近日,吉林大学2025年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鼎新大讲堂召开。会上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做了重要发言。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科教育面临深刻变革。张希校长指出,AI技术正推动教学模式从“单向传授”转向“人机协同”,助力因材施教与个性化学习,促使教育目标由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与价值观塑造。高校需立足育人初心,强化通识教育、学科交叉与实践创新,构建动态迭代的学科体系。同时,应建立“双维度”管理机制,规范学生合理使用AI工具,避免技术依赖,并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师资考核及督导体系保障教学质量。面对AI挑战,需融合多方力量,探索教育创新路径,以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张希就人工智能时代的本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分享了思考。他强调,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成为教育变革的关键驱动力和重要工具。“AI+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战略趋势,并将其作为掌控未来的战略制高点进行规划和部署。众多国外知名高校纷纷投身这一变革之中,积极探索“AI+教育”的融合发展道路。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中,国家明确提出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国内高校迅速行动,主动运用人工智能推动教育的变革,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张希指出,AI正在重塑本科教育教学的新生态,带来一系列可能的影响,我们必须直面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变化,深刻思考应做出怎样的调整和改变,才能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他认为,AI正在重塑教学范式,推动从“单向传授”到“人机协同”的课堂革命。人机协同教育教学可能成为未来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有益于个性化人才培养,助力大范围地因材施教。AI时代的人才培养要从以知识学习为主向侧重能力培养、价值塑造转变,从过分强调单一学科人才培养向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
张希强调,在AI时代,更需坚守育人初心,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从来都不是把知识的篮子装满,而是要把智慧的灯点亮。本科教育的核心从来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思维能力的淬炼与价值观的塑造。我们的办学要以“学生培养质量”为中心,不断优化思政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实践教育体系。思政课程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辅相成,寓价值塑造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加强通识教育,帮助学生拓宽学习广度,培养跨学科思维,增强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人文社科学生的科学思维。各学院都要重新审视自己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打造需要下一番笨功夫才能学懂弄通的“金课”,在不增加课时的前提下,更新核心课程的内容,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
张希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不断对人才提出新需求。我们要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学科发展动态和学校发展实际,持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切性。他说,学科是专业的研究平台,专业是学科的教育界面,学科和专业的设置都是人为的,也必将随着发展而生发、整合和改变,过度的学科专业情结不利于创新创造。我们的学科专业建设必须打破传统壁垒,推动构建交叉融合、动态迭代的学科体系。
张希强调,要聚焦核心能力,构建思政引领、数智赋能、通专并重的“双核心”课程体系,促进课程体系“减量”“提质”,以科教融汇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通过促进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以产教融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育才”“育人”的有机结合。要以编制“十五五”规划为契机,做好2026版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在全校范围开展面向未来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大讨论。校院两级要分工负责,加强通识核心课和专业核心课的教学梯队建设。要推动数智赋能教学变革,打造通识、学科、专业有机结合的进阶式“1+N+X”人工智能教学体系。
张希指出,师德与学风建设是办学治校的根基,面对AI的新挑战,要构建规范引导、宽严相济的“双维度”边界管理机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AI作为辅助工具的性质与局限性,避免过度依赖AI完成学习任务,而是利用AI协助完成更高层次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习和研究的效率。另一方面,要在管理制度中明确AI使用的边界,明确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AI工具的具体规范。师生要坚持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遵守学术规范,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时,要如实声明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情况,并坚持使用者主体责任。
张希院士,1965年生,出生于辽宁本溪市, 籍贯湖南长沙。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2003年受聘为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吉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来源:吉林大学
https://learning.sohu.com/a/888322407_608848
https://zsb.jlu.edu.cn/jdxw/59209.html
https://learning.sohu.com/a/888322407_608848
https://zsb.jlu.edu.cn/jdxw/59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