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ArticleTitle###
来源:xjh; 编辑:xjh; 2025-04-22
STM32F103系列芯片的烧录程序方法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每种类型对应不同的硬件接口和工具组合:
一、ICP(在电路编程)
通过调试接口直接连接仿真器进行烧录,无需依赖芯片内置Bootloader:
-JTAG接口-
硬件:需使用JTAG烧录器(如J-Link)连接开发板的JTAG接口。
软件:Keil MDK或STM32CubeProgrammer中配置JTAG选项。
特点:支持全功能调试,但占用引脚较多(20针)。
-SWD接口-
硬件:ST-LINK或J-Link等仿真器连接SWDIO和SWCLK引脚(仅需4线:VCC、GND、SWDIO、SWCLK)。
软件:在Keil中设置ST-Link Debugger或通过STM32CubeProgrammer操作。
特点:占用引脚少,适合空间受限场景,支持部分扇区擦除。
二、ISP(在系统编程)
通过芯片内置Bootloader实现烧录,需配置BOOT引脚启动模式:
-UART串口烧录-
硬件:USB转TTL模块连接USART1的TX/RX引脚(PA9/PA10)。
步骤:
设置BOOT0=1、BOOT1=0后复位进入下载模式。
使用FlyMcu或STM32CubeProgrammer发送HEX/BIN文件。
-USB DFU模式-
硬件:通过USB接口连接PC,无需额外模块。
软件:STM32CubeProgrammer选择DFU模式完成烧录。
三、IAP(在应用编程)
通过用户程序实现自我更新,适用于远程升级或产品部署后维护:
实现方式:在用户代码中预留接口,通过UART、USB、网络等通信协议接收新固件并写入Flash。
特点:无需物理调试工具,但需预先设计升级逻辑和通信协议。
-其他注意事项-
工具兼容性:ST-LINK V3 mini等官方工具支持多接口烧录,且稳定性更高。
驱动安装:使用ST-LINK/J-Link前需安装对应系统的驱动程序。
启动模式切换:烧录完成后需将BOOT0恢复为0以运行主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