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ArticleTitle###
来源:www.gushiwen.org; 编辑:xjh; 2019-02-07
《登鹳雀楼》 唐代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看到的景色,短短十个字,又极朴素,极浅显,但却高度形象概括了诗人看到的万里河山,每次读到,都如身临其境,如见其景,胸襟为之一开。第一句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的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慢慢西沉,这显然是天空景色,远处的景色,也是西方的景色,第二句写楼下的黄河奔腾不息,滚滚而去流归大海,这是由近到远的景色,又是东方的景色。两句诗合起来,上下、远近、东西,容进十字之内,画面显得辽远、宽阔,诗人当然不可能看到黄河入海,正因此处加入联想,才生发不尽之意。
诗高明的还不止这些,更高明的是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显然,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找到更大的视野,办法就是再往楼上走,再上一层楼。看似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然而含意深远,耐人寻味。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自自然然地讲了出来。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此诗的高明处在于诗人把景物与事情讲的自自然然的,道理与景物融化的天衣无缝,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道理就在其中,这是寓理于诗的典范,是哲理诗的最高级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