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阴的用药特点
由于胃喜凉润、以通为用、得降则和的特点, 治疗胃阴虚证型以通、降、和为用、为补, 使之益胃而不呆滞, 清热而不损胃气, 选方用药须根据甘凉濡润, 甘缓益胃, 甘酸济阴,清养醒胃的不同具体区别用药。酸味药如白芍、乌梅、山楂肉等, 敛阴生津, 敛肝和胃; 甘寒药如生地、麦冬、知母等, 滋阴润燥、柔肝养胃; 甘平药如沙参、玉竹、石斛等, 养胃生津荣肝。养阴的同时, 应适当佐入理气而不辛燥的药物, 如玫瑰花、佛手花、川楝子、橘皮、竹茹、谷麦芽等。养阴易碍脾阳, 因此还应注意佐以益气温阳之品, 如白术、山药、白扁豆、肉桂、干姜、党参、太子参、黄芪等。但忌大辛大温、苦寒、滋腻, 因辛温助火劫津, 苦寒易损胃气, 滋腻有呆滞之弊。香燥药物须慎用, 不慎则动液伤阴。对阴虚内热患者, 苦寒药也须慎用, 中病即止, 过用则化燥伤阴, 渗利夺阴之品则须忌之。此外, 胃既病, 则不可用过重之剂, 宁可再剂, 亦勿重剂, 因此, 用药剂量宜轻; 养胃阴法仅适用于胃阴亏虚者, 对于温热内蕴、痰热壅盛或脾胃虚寒患者, 养阴之品则不可妄投, 以免贻误病情。
日常调摄顾护胃阴
慢性胃炎是一个慢性的病理过程, 病程长, 强调三分药, 七分养, 因此日常生活的饮食调摄、情志活动、体育锻炼方面也是重要一环。患者饮食宜清淡, 忌暴饮暴食、过饥, 不宜进食粗糙、煎炸、肥甘、过冷、辛辣等食物; 应戒烟忌酒, 饮食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 常吃蘑菇、黑木耳、酸牛奶及山楂制品等偏酸性的食物。忌食辛辣, 以防灼伤胃阴; 食酸生津, 以便顾护胃阴。
性情急躁、郁抑寡欢均易导致肝失条达, 肝气郁结, 气郁化火, 横逆犯胃, 而致胃阴亏虚, 因此调和情志也可说是养胃阴思想的一种体现。在季节时令变化之时, 如气温升高或气候干燥, 因燥、热易耗伤机体阴津, 且不顺应胃宜凉宜润的生理特性, 应在变化之前就注意保护胃阴, 否则当令之时, 机体不能及时适应外界环境的改变, 胃阴耗伤便易发病。可见养胃阴思想的贯穿始终, 对防治此病都有着重要作用。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2010年第 37卷第 1期 p184
宋 莹,叶 进,养胃阴思想在治疗慢性胃炎中的应用,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