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博客

我的故事我讲述

肠道是人的第二大脑 懂得“肠寿”才能更长寿
###SmallArticleTitle###
来源:health.qq.com;  编辑:xjh;  2015-06-12

肠道的寿命与长寿有什么样的关系?您肠道的年龄与真实的年龄相符吗?大家如何通过保养肠道实现健康长寿的愿望呢?近日,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联合承办的第66期南京科协大讲堂上,这些问题让不少市民朋友第一次找到了答案!

肠是人的第二“大脑”

人还有第二个“大脑”?没错!就是我们的肠道,它有一千亿个神经细胞,主要负责我们下意识的活动。本次讲座的主讲专家、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主任王元钊介绍说,控制人类以及某些哺乳动物情感的五羟色胺、多巴胺以及多种让人情绪愉快的激素,95%是在肠道里面合成的。情绪的很大一部分受肠道神经系统影响,甚至,人类幸福感的体验也依赖于从肠道这个第二“大脑”向上传至大脑的信息。

人的第一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功能是传递、储存和加工信息,产生各种心理活动,支配与控制人的全部行为。大家在休息状态下我们的肠道仍在运动,除参与消化吸收食物外,还参与身体内其他器官功能的调节,包括影响人的情绪。

王元钊介绍说,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担负了人体大部分的排毒任务。在排毒的同时,它还担负起抵御疫病的重任。我们人体的机体有三大抵御疫病的屏障,即胎盘屏障、血脑屏障和肠道屏障。胎盘屏障自我们出生之后已经失去作用,血脑屏障由于其构成的复杂性与精密性,保养起来也相对复杂。因此,肠道成为三大屏障中最容易保养的,由于其还兼职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所以常健康必须肠健康!

肠道年龄与“菌”同行

肠道有年龄吗?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主任王元钊介绍说,这个还真有,但是不是按时间长短来计算的,是以肠道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肠道内菌群分布变化的阶段反应变化来做参考值的。

以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为例,大多数人青少年时期,双歧杆菌就逐渐减少,青年时期,双歧杆菌所占的比例从40%逐渐下降到10%左右,肠道也开始老化,等到步入中老年期,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群数量又进一步减少。因此,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多少常用作判断肠道年龄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成为一种反映体质状况的健康数据。王主任提醒,补充有益菌,有助于为肠道提供有益环境,比如大豆中含有大豆低聚糖,有助于双歧杆菌、乳酸菌的增值。

那么,肠道有了有益菌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这样我们的肠道就真的一直年轻了吗?王元钊介绍说,如果我们不注意自我养生保健,种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节、吸烟酗酒等,可使肠道微生态环境失衡而导致肠道提前老化,尤其是滥用抗生素等药物,会对肠道有益菌群进行重大破坏,导致肠道早衰。大肠杆菌及腐败性细菌等有害菌群没有有益菌群的制约,便会乘机大肆繁殖,产生众多不利健康的物质,其被吸收入血液后,会对人体的心、脑、肝、肾、消化道、皮肤等重要脏器造成重大伤害,引发多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益生菌可以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促进人体免疫力

新华网北京2008年10月31日电(记者殷丽娟)在最近举行的第十四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上,来自英国邓迪大学分子和细胞病理学专业的John H. Cummings 教授和来自日本养乐多(Yakult)株式会社中央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南野昌信先生分别发表了针对益生菌的最新研究报告。研究显示,益生菌(Probiotics)可以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促进人体免疫系统抵制癌细胞的繁殖。

Cummings 教授指出,在针对病患的多项实验中显示,益生菌对急性肠道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回肠炎、小肠结肠炎和儿童遗传性过敏症均有一定的疗效。但益生菌针对上述疾病的医疗作用仍有待通过更全面的实验得以证实。他说,可以肯定的是,益生菌的确对健康人群能够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补充益生菌可以缓解儿童腹泻,减轻成人患腹泻的危险,促进消化并提高人体免疫力。

“不可否认,常喝酸奶会摄入一定量的益生菌,加强肠道菌群中有益菌的‘阵容’,与有害菌对抗。”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丁元伟表示,可是,酸奶中含有的益生菌对于肠道菌群总数来说,仅是沧海一粟。对肠道缺乏动力的人来说,通过酸奶补充益生菌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摄入益生菌药物才足够。

灌肠容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衡

灌肠是近几年十分风靡的一种“养生”方式,都市女性尤其喜爱。虽然灌肠的方式略显不雅,但通过物理的方式通便,有排毒、美容的功效,也是医院治疗便秘的一种方式,似乎安全健康。

然而,专家对此却持保留意见。“在医院治疗便秘时,除非是严重便秘,一般不会轻易采用灌肠的方式治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主任刘凤斌表示,灌肠虽然能够直接有效地通便,让人倍感清爽,但长期灌肠的方式容易“冲走”肠道菌群,导致肠道菌群失衡,降低身体抵抗力。久而久之,更容易带来各种肠道疾病。

“饭醉”、“饭怒”皆伤肠

保护肠道还要预防“饭醉”,只听说过酒醉,还有“饭醉”一说?这个名词你也许陌生,但是提到下面这些症状你也许便会很熟悉了:如果你吃过饭以后,有想睡觉的冲动也就是所谓的“饭醉”。这是由于刚刚吃过饭,全身血液集中供向消化系统,脑血流量就减少,从而导致大脑活动兴奋性降低,因此就想睡觉。这个时候如果吃了便睡对我们的肠道也不好,会影响肠道消化。于是,“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又成了很多读者朋友的养生名言,但是走路的时间、方式有讲究,一般要饭后20分钟左右散步最好,边走的时候边按摩腹部,对大家的肠道消化很有好处。

此外,大家吃饭也不要把坏情绪带进来,因为食后发怒则食积,怒后即食则不化。西医认为,发怒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于心脏和血管上,使胃肠中的血流量减少,蠕动减慢,食欲变差,严重时,还会引起胃肠溃疡。所以,吃饭的时候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都不要动怒,以免影响消化,伤及肠道。

排便是个技术活

大家如有排便感觉明显时要立即大便,入厕后专门排便,不要做其他事,以免分散精力。要记住按照排便动作的规律性、科学性进行排便,在第一个排便动作完成后,应安静等粪便从直肠上部下移,产生第二次排便感时,再做第二个排便动作。不久蹲厕所,如果蹲厕时间已超过5分钟仍无便意感时就应结束。

排便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对肛门造成损伤,应慢慢增加力量,顺势用力排粪块。排便时如出血,精神不要紧张,中止排便出血就可停止;排便时有脱出物,便后慢慢按压将其送回肛门,以免嵌顿引起肿痛。大便结束应先抬起臀部,再慢慢直腰站立,以防直立后眩晕或晕厥。如果发生便秘、排便困难,此时不要死命用力,这样不仅不利于排便,反而可能给你的心脑血管增加压力,许多心脏病患者都是在厕所突然发作的,就是因为用力不当,便没排下来,血管先爆了。

坐着与蹲着排便各有利弊

王元钊介绍说,如厕姿势因人而异,由于目前马桶越来越多地成为家庭和酒店的主要便器,所以坐着排便的人也越来越多,马桶如厕的最大优势就是身体放松,容易防止意外,尤其是对于便秘的患者,如厕时间比较长,坐式如厕比较好。蹲厕超过3分钟即可直接导致直肠静脉曲张淤血,易引发痔疮,且病情的轻重与时间长短有关,时间越长发病几率越高。血压高的患者坐着如厕也比蹲着如厕安全。但是对于正常的人而言,蹲着如厕比坐着如厕更有保健效果,如果采取蹲便的姿势,肛门周围肌肉会更放松,可以缓解大便梗阻的现象,而且下蹲的姿势可以使腹压增大,有助于顺畅排便。

两类便秘,两种治疗方法

器质性便秘 

A、肠癌、炎症、梗阻等引起便秘。

B、继发性便秘。如患糖尿病、中风等疾病,吃降血压、降血糖的药物后,都会引起便秘;情绪也可引起便秘。

治疗方式:排除器质性问题即可治疗便秘。

功能性便秘

A、肠道蠕动变慢、肠道动力不足。

B、肠道敏感性变差。

治疗方式:

1.摄入蔬菜、粗纤维食物、多汁的水果,如韭菜、大蕉、猕猴桃等。

2.多喝水、多运动(如摇呼啦圈、仰卧起坐、快步走等)。

3.晨起喝三大碗开水后去排便,培养定时排便习惯。早晨是结肠反射最强的时候,喝大量的水有饱胀感,并且有一定的润滑作用,有助排便,肠道敏感性变差的人可通过此方法培养排便的条件反射。

4.经常按摩腹部。按照肠道蠕动的方向,从肚子中间往外顺时针按摩,有助于刺激肠道蠕动。

5.偶尔便秘可通过服药解决。如服用乳果糖、使用开塞露等清泻剂;或者服用莫沙必利、益生菌片等动力剂;合并焦虑抑郁的人群可以适当使用抗焦虑药物。

6.长期便秘者最好去专科治疗。

来源:
肠道菌群失调会降婴儿免疫力
http://health.qq.com/a/20131021/009104.htm
http://finance.ifeng.com/a/20130902/10585237_0.shtml
http://www.bj.xinhuanet.com/bjpd-xxfw/2008-10/31/content_14796043.htm
http://www.china.com.cn/info/baby/2009-11/12/content_18871522.htm


分类:养生保健 | 评论数:0 | 浏览数:149
相关文章
文章点击排行
本年度文章点击排行
发表评论:
  • 昵称: *
  • 邮箱: *
  • 网址:
  • 评论:(最多100字)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