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
我今年刚30岁,年前刚被领导提拔为营销部经理,为了能在农历新年前交出一份漂亮的业绩答卷,我已经连续加班一周了。可前几天的一次公司会议上,实在是忍不住腹部的疼痛,只能请假去医院,我这是什么毛病呢?
■ 访医:
人体胃肠道功能受神经、内分泌系统协同支配、调节,其所拥有的神经细胞数量仅次于中枢神经,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胃肠道是人类最大的“情绪器官”,人的消化功能也会随着情绪波动出现“情绪化”反应。
一旦有了这种“情绪化”反应,有些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上腹部隐痛不适、泛酸、烧心、下腹胀痛、肠道“叽里咕噜”作响、肛门排气不断等,有时候患者未必注意到情绪化的问题,只是一味地做各种检查。但检查结果又没有提示有器质性病变。
从临床上看,众多能够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异常刺激,如心理压力过大、过度劳累、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等,都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下降、上腹不适、饱胀、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从而导致功能性胃肠病。
心理、社会因素对功能性胃肠病的影响,分为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两种。若急性应激处理不当,也有可能留下记忆,逐渐发展成为慢性应激。因不良情绪导致的功能性胃肠病在我国都市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最常见于白领、学生等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的中青年人。
虽然“情绪胃肠病”不会致命,但会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过去,由于医患双方对此类心身疾病均缺乏认识,多数患者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胃肠不适症状得不到有效缓解,进而加重情绪障碍,造成恶性循环。
其实,如果出现“情绪肠胃病”,可以注意以下三大要点,或许有助于促进身体康复。
要点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正确看到生活、工作中的各种挫折和困难。存在严重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
要点二: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过度劳累,不吸烟嗜酒,合理调整饮食,少吃太甜、太酸、太辣的食物。
要点三:若胃肠不适症状较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制酸药等。
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现代人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精神负担重,许多人处在身体、情绪的双重亚健康状态下,长此以往,就容易引发胃肠道功能障碍。于是,学会摆脱压力与精神负担对身体的健康尤为重要,就如一些癌症晚期患者一样,心态乐观对癌症的治疗也有积极作用。姚俊 市一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朱研 崔骏)
来源:
http://www.jsw.com.cn/site3/jjwb/html/2014-01/14/content_2412084.htm
http://news.gmw.cn/newspaper/2014-01/14/content_2759368.htm
http://wei.39.net/a/2011823/1787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