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被后人尊为:"药王",称为"真人"和"医圣",他不仅对医学有卓越的贡献,关于养生也有系统的理论。孙思邈认为“多言则气乏”,要求人们莫多言,宜少语,少语可使气得以充养,反之则令气耗散。
“多言则气乏”,意思是话多、大声说话都是十分耗费气的,中医认为,肺主气,吸入则满,呼出为虚,声音的发出,有赖于气的鼓动。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一句话耗一份气,如果话多的话久而久之就会气虚,而气虚则进一步伤阴。
说话太多,耗气伤阴,时间久了出现的气阴两伤,不仅会导致疲劳乏力、气短、自汗、食欲不振,还会引起失眠、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等问题,会引起原有的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加重。中医表示,因此养生也要适度地说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地锻炼,并且要学会调息运气。
话多耗气
我们说话靠的是气,少说话可以避免耗气。人说话发声,虽出自喉咙,但却是体内气息推动声带的结果。气足说话时声音洪亮,像那些“大嗓门”的人,都中气十足。如果身体里的气不充沛,气虚,说话时声音低微无力。当我们十分疲惫时,会感觉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就是因为说话需要耗气,身体气力全无,自然就不想张口了。
不仅说话要靠气,人体内的一切生理活动,都要靠气的推动,气是人体的动力。中医认为,造成肥胖的原因是体内痰湿瘀滞,该排走的水液代谢不出去。这是主运化水湿的脾出现了问题,脾气弱了,运化失职。当然,调脾是关键,但一定要补气养气才行。只有气足了,推动力强大了,那些痰湿瘀滞和脂肪才不会瘀阻经络。还有,这种气虚多是阳气不足。因为人体内的蒸腾气化作用要靠阳气进行,阳气不足,气化作用弱,同样会造成水湿滞留,导致肥胖。
话少能养血
气虚不仅会导致肥胖,还会造成血虚。气与血都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都源于食物中的水谷精微和肾中精气,两者之间有“阴阳互根”的关系。寡言养生,就不能随意让气耗散。这需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比如避免不停地讲话。林琳说,少言养生并不是说不让说话,朋友同事之间的闲聊,本来就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有益于身心健康,整天不说话也不行。身体脏器也是张弛有度,老是不说话也不行的。 (《男人养精女人养血》)
话多耗气容易失眠
说话太多的人,耗气伤阴,严重的时候,睡眠也会受到影响。生活中有些人在睡前如果说话太多的话很容易就出现失眠的情况,这其实就是耗气导致的失眠。一些经常需要保持“喋喋不休”状态的职业,如教师、医生等这些职业的人,白天说话也不会少,人会更容易疲劳、乏力、口干舌燥、头晕,虽然很疲劳容易入眠,也很容易出现睡不安稳的情况。这是因为说话多,气血都往上冲,一直处于发散的状态,不能下沉,不能回收内敛,所以在睡眠的时候,总会让人梦多、睡不安稳。
俗话说:食不言,觉不语。因为人在说话时容易使脑子产生兴奋,思想活跃,从而影响睡眠。因此,人在睡前不宜过多讲话。教师、营销员、广播员等行业的人,说话较多,最好时常喝一些补气的茶。
说话快又急伤阴上火
有些老人家性格比较急,“大嗓门”,声音洪亮,看起来中气十足,有时讲话也就不那么注意,但是说话太急太快,耗气伤阴,那么就会出现阴虚阳亢的肝火旺,火随气上,气血也老是往上冲,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等不适。
中医强调,“对于一些本身身体存在气虚的人,如果因为一些琐事而喋喋不休,一直处于亢奋状态的话,就更容易出现支气管扩张、短暂性的高血压、脑出血等不适或者疾病,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多加注意。”
补气的好方法
通常,气虚可以用黄芪、人参、党参、西洋参、大枣等来补气,但是由于这些药是温补的,对于肝火旺的人是不适合用的。如果是肝火旺和气虚并存,那治疗上应该是以平和之品如海参、淡菜、山药、枸杞子、干贝、鲈鱼等滋阴平肝,如果肝火旺就是气虚导致的,还是要以补气为主。
(1)多做深呼吸
调气息,让气下沉,这样就不会让气往外发散。具体方法步骤是:
●呼吸要深长而缓慢。
●用鼻吸气用口呼气。
●一呼一吸掌握在15秒钟左右。即深吸气(鼓起肚子)3—5秒,屏息1秒,然后慢呼气(回缩肚子)3—5秒,屏息1秒。
●每次5-15分钟。
●身体好的人,屏息时间可延长,呼吸节奏尽量放慢加深。身体差的人,可以不屏息,但气要吸足。每天练习1—2次,坐式、卧式、走式、跑式皆可,练到微热微汗即可。腹部尽量做到鼓起缩回50—100次。
(2)中药材补气法
●西洋参蜂蜜茶
【原料】西洋参10克,蜂蜜50克,冰糖1 0克。
【制作】西洋参加水文火炖煮,直至有参味,待凉后倒出参汤,再加蜂蜜和冰糖调服。
●黄芪蜂蜜水
【原料】黄芪15g,麦冬15g,五味子、乌梅各6g。
【制作】以上药材用以煎水取汁,以蜂蜜调味。
●党参大枣汤
【原料】党参15克,大枣若干枚。将党参、大枣用煎水,煮烂大枣,饮汁服枣肉即可。
(3)打坐
闭目凝神而坐,这种方式能迅速让人心平气和,调和气息。打坐的时候一定要一切放下,像个死人一样才行。一般在不用脑子时候,就可以让其放空。
(4)食不言,睡不语
因为人在说话时容易使脑子产生兴奋,思想活跃,从而影响睡眠。因此,人在睡前不宜过多讲话。
来源:
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3-07/20/content_206917.htm?div=-1
http://www.txrmyy.com/News/zh-CN/Detail/27376.aspx
http://www.cn939.com/ys/yszd/2015/03/10/102435.html
http://www.xywy.com/zy/my/zyys/ph/766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