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博客

我的故事我讲述

动以养形,静以养心;勤以修身,俭以养德。(二)
###SmallArticleTitle###
来源:xjh;  编辑:xjh;  2014-02-15

动以养形,静以养心;勤以修身,俭以养德。本文主要谈谈静、勤和俭:

先说说静:

在养生之道中,有一句这样的话,叫做“动以养身,静以养心。”意思是说,“动”可以让身体充满活力,健健康康;而“静”则可以让心灵祥和、宁静,平安幸福;心灵越静,思维越迅速,智慧也越高。

古圣贤日“心安则静,心乱则躁”这就是说,人的心只有像水样平静,才能神情安宁,反之则心神不定,思绪杂乱。而当我们的心态一旦失去了平静,就会易怒产生烦躁伤神。

《黄帝内经》中云:“静则生化气,动则疴疾起。”《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我们知道气血为生命之本。气血流畅及平衡,是机体健康、长寿的最基本条件。气血失畅失调,气滞血瘀为疾病及衰老之因。金代著名医学家刘河间曾说“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悉去。”明代养生家王绮石也曾讲过“养生家当以养心为先,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自宁。”《万寿丹书》中云“心者,神之舍也。心静则神安,心动则神疲。”传统医学认为,人身体的各脏腑器官都是由“神”统帅,而“神”又喜静,故养静可藏神,心静则神安,神安则气血旺盛。而真气无伤,自然免疫力就强,有利于我们防病抗衰、延年益寿。但如果我们心神常常处于不宁的躁动状态,神就会耗损伤及精气。而神不内守、乱而不定,必然会扰乱脏腑,招致疾病,促人衰老。所以说养神之道,贵在个"静”字。

修身养心须要静,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同理学习须要静,学习必须专心致志,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需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需要戒骄戒躁,不能浮躁,不能急功近利。

再说说勤和俭:

一个明智和懂得勤俭节约的人,会为未来打算,他在自己处于好运气的时候,就会为将来可能降临到自己的家庭和自己身上的不幸日子做些准备;反之,一个不善勤俭节约的人,不会为将来着想,不会考虑到明日艰难的需要,会无节制地把全部收入都花光。另外,勤俭节约行为不仅给人们带来富裕安宁的生活,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益处:它培养人们自我克制的习惯;它使精明谨慎成为人的显著性格;它控制自我放纵;它使人拥有安逸闲适的平和心态。

勤俭节约是生活的一种态度和习惯。勤俭节约要求金钱被妙用而不是被滥用———它必须通过正当手段获取并精打细算地花费它。勤俭节约不仅适用于金钱问题,而且也适用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从明智地使用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到养成会生活的习惯。勤俭节约意味着科学地管理自己和自己的时间与金钱,意味着最明智地利用我们一生所拥有的资源。

勤俭节约是人生的导师。一个勤俭节约的人勤于思考,也善于制定计划。如果你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美德,那么就意味着你证明了自己具有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意味着你已开始主宰你自己,意味着你正在培养一些最重要的个人品质,即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谨慎小心、深谋远虑,以及聪明机智和独创能力。换言之,就表明了你有生活的目标,你是一个非同一般的人。

力行勤俭节约只需要建立起日常生活中的节俭意识。它不需要强烈的决心,它只需要有一点点自我克制,减少任何一次感官享受和快乐逍遥,如减少不必要的奢侈消费,少买一件衣服,少下一次饭店,即使下饭店也不会铺张浪费,剩余的可携带饭菜打包,还有家中平时节水节电,不大量剩饭等等。这样就能使一个人在岁月的长河中为自己、为其他人节省下来一些东西,而不是浪费在自己身上。 我们每个人,可以从日常的生活小事做起,逐渐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这将是自己终生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来源参考:
http://www.cntjq.net/article-8615-1.html
http://www.cntjq.net/article-8615-2.html
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130065511/1.html

分类:心海导航 | 评论数:0 | 浏览数:382
相关文章
文章点击排行
本年度文章点击排行
发表评论:
  • 昵称: *
  • 邮箱: *
  • 网址:
  • 评论:(最多100字)
  • 验证码: